葉酸和維生素E在生殖醫學中的作用
葉酸和維生素E在生殖醫學的治療中,應用相當廣泛,現就該二藥在女性生殖中的作用作一簡述。
1、葉酸
葉酸參與嘧啶、嘌呤的合成,在人細胞增生中占重要地位,另外葉酸也參與造血過程,增加免疫能力。妊娠早期葉酸缺乏是神經管畸形發生的主要原因。蛋白酸合成酶催化同型半胱氨酸向蛋白氨酸轉化,由5-甲基四氫葉酸提供甲基,維生素B12作為輔酶。蛋氨酸合成酶是唯一要求維生素B12和葉酸作為輔助因子的酶。因此,二者無論哪個缺乏都是開放性神經管畸形的危險因素。在妊娠前三個月和妊娠早期合理補充葉酸,可有效預防大部分神經管畸形的發生,如無腦兒或脊椎裂等。推薦患者健康人群計劃妊娠時葉酸的補充量為0.4-1.0mg/d,而患有癲癇病、糖尿病、肥胖(BMI>35kg/m2)等疾病以及有過神經管畸形患兒分娩史的婦女、葉酸的補充量應增至5mg/d。葉酸屬水溶性維生素,一般情況下過量服用不會對胎兒造成損害。但動物模型發現,長期大劑量葉酸會影響母體蛋白質的作用,也會干擾孕婦的鋅代謝,而鋅元素的不足,同樣會影響胎兒的發育。
葉酸在體內還原為四氫葉酸,是DNA和核蛋白合成的重要輔酶,用于妊娠期巨幼細胞性貧血,可用葉酸5-10mg,一日三次。嬰兒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用葉酸5mg,一次一次。
葉酸在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降低血栓性流產中有重要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蛋氨酸代謝中形成的含巰基非必需氨基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靜脈或動脈血栓有關,在正常妊娠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會降低,并且這與葉酸的攝入無關。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多種妊娠合并癥有關,包括神經管缺陷,胎盤梗阻,胎兒宮內發育受限及胎盤早剝等。
葉酸代謝缺陷是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最常見原因。一種常見的遺傳因素是基因多態性,就是在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基因的677位點C到T轉換,而將丙氨酸轉變為纈氨酸殘基,該變異的純合個體,血清半胱氨酸水平明顯升高,并傾向于早發動脈粥樣硬化,MTHFR合成減低是繼發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能是有在葉酸代謝缺陷或維生素B6,維生素B12缺陷存在時才會明顯,足量的葉酸攝入可以預防該基因變異的表達。
母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會通過影響絨毛膜血管形成而影響胎兒的發育,對MTHR與16周前發生流產的相關性進行薈萃分析后,發現兩者有較弱的相關性,其OR值為1.4(95%C11.0-2.0),然而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與早期流產有顯著的相關性,OR值2.7(95%C11.4-5.2)。
2、維生素E
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抗不育維生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臨床上常用來治療不孕癥,習慣性流產等。目前,關于先天性畸形的研究顯示,氧化應激是乙醇和高糖導致先天性畸形的發生機制之一,抗氧化治療可以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在乙醇致先天性畸形的小鼠模型中,維生素E雖然不能改變母鼠血液循環中乙醇的濃度,但可以明顯改善胚胎的發育情況。維生素E聯合葉酸也能使糖尿病小鼠后代畸形的發生明顯減低。
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可減慢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C的氧化過程,與維生素A同服,可保護維生素A免于氧化破壞,從而增強其療效;大劑量維生素E能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維持肌肉的正常結構和功能。但大劑量維生素E能導致胚胎吸收率增加,雖然人群調查顯示早孕期大劑量補充維生素E與主要的出生發缺陷并無明顯的關聯,但都可能與低出生體重相關
維生素E除用于習慣性流產,先兆流產外,還用于月經過多,早產兒和脂肪消化,吸收異常引起的維生素E缺乏癥,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皮膚血管炎,破皮病和大皰性皮膚松解癥,腓腸肌痙攣,老年早衰和記憶力減退,還可試用于冠心病,陳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肌萎縮等。
一般用于習慣性流產和不孕癥,為100mg,一日2-3次。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100-200mg,一日3次。
皮膚血管炎100-300mg,一日3次。
破皮病和大皰性皮膚松解癥200-400mg,一次3-4次。
腓腸肌痙攣100-200mg/日
老年早衰和記憶力減退100mg,一次1次。
近年有用大劑量試用于治療心臟病,銀屑病,成人每日600mg。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