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懷孕了!”手里拿著化驗單,即將升級做媽媽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可是,還沒高興幾天,各種孕期不適卻隨后而至,嘔吐、便秘、水腫、腰酸背疼……種種不適癥狀常常折磨得準媽媽心神不安。面對各種不適,準媽媽們開始著急恐慌,更有的準媽媽不僅身體不適,就連心理也出現了問題——緊張、焦慮、猶豫……5月15日上午,瑪麗亞孕婦學校講師李春蓮為準媽媽們詳細講解了孕期易出現的一些常見生理、心理癥狀及其處理方法。

李春蓮老師說,孕期常見癥狀以消化系統癥狀為多見,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對孕期所需營養及藥物,應適時、及時補充,保證胎兒的生長發育。
消化系統癥狀
孕早期:惡心、嘔吐常見(害口)
輕度反應:飲食要清淡,少食、多餐。
中度反應:可口服一些藥物,如維生素B6、維生素B1、干酵母片。
重度反應:嘔吐嚴重出現脫水、酸中毒,屬病理性需住院治療。
孕中晚期:由于子宮增大,胃上移,胃內容物反流易出現胃燒灼感。在中晚期,要坐高凳子,吃完后不要做彎腰和平躺,適當活動可減輕癥狀。
便秘
懷孕后期常見,因腸蠕動減弱,排空時間延長,水分被腸壁吸收,加上子宮的壓迫造成。如何應對?排便習慣正常的孕婦,每日清晨飲一杯開水。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必要時局部用藥,如開塞露、甘油栓等。禁用瀉藥,以引起流產或早產。
久而久之,便秘和子宮壓迫(尤其頭低的)易形成痔瘡出現,或原有痔瘡易復發和惡化。孕期應少吃辛辣食物,如一旦出現,可用溫水坐浴能緩解癥狀,不要站立和下蹲時間過長。
貧血
孕婦均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尤其在中晚期,因中晚期對鐵的需求量增加,所以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偏食、挑食的習慣會導致需求量得不到滿足。
在孕5個月左右,開始補充鐵劑,加用維生素C和鈣(增加鐵吸收)。
下肢水腫
孕婦在晚期,常出現踝部、小腿下半部輕度水腫,是因壓迫出現下肢靜脈回流受阻,經休息后能消退,若經休息后不改善,且越來越重為病理性改變,應查找原因積極治療。
再嚴重的,可形成下肢靜脈曲張和外陰部的靜脈曲張,在分娩時外陰部損傷,曲張血管破裂,可引起大出血。
外陰陰道炎炎癥
懷孕后,陰道的自潔能力下降與孕婦的身體抵抗力降低,以及懷孕期間激素水平變化有關系,約有30%孕婦可患有霉菌性陰道炎。表現:白帶增多,白帶呈豆渣樣(塊狀)。嚴重的出現外陰、陰道瘙癢。
多數無自覺癥狀,用弱堿性液體沖洗外陰、陰道即可,要注意外陰部衛生,常用清水洗。嚴重者,可局部用藥(陰道)克霉唑栓劑。
下肢肌肉痙攣
是孕婦缺鈣的表現。肌肉痙攣多發生在小腿腓腸肌,在孕7個月多見,常在夜間發作,能緩解,出現此癥狀應及時補充鈣劑。日常常用迪巧,效果尚好。
腰背疼痛
原因:妊娠期間關節韌帶松弛,增大的子宮導致腹部向前突,使軀體重心后移,腰椎向前突,使背肌處于持續緊張狀態,所以出現輕微的腰背疼痛。
處理:休息時,腰背部墊枕頭,如癥狀未緩解,必要時臥床,局部熱敷。如果處理后,不能緩解,或更嚴重,應到醫院查找原因,進行治療。

針對不同時期的各種心理問題,李春蓮老師也于準媽媽們進行了詳細的解答。李春蓮老師說:“孕產期是女性的一段特殊生理時期,孕產婦的心理問題對孕產婦健康影響很大,應重視孕產期各個階段的心理保健。緊張、焦慮和憂郁是婦女在孕產期常見的心理癥狀。妊娠初期常因為擔心胎兒發育是否正常而出現緊張焦慮情緒;有些人在孕早期出現比較嚴重的妊娠反應,因而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可能會出現憂郁情緒;也有人可能因為此次妊娠是避孕失敗而造成,因此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會產生既想做人工流產,又擔心影響以后的懷孕,而表現出焦慮的情緒。隨著妊娠在孕中期的平穩進展,緊張、焦慮和抑郁情緒多有所改善或消失。”

李老師說:“但在妊娠晚期,由于對即將到來的分娩的期待和顧慮,如擔心分娩痛苦,新生兒是否正常及是否有畸形等,使得焦慮和抑郁再度出現,同時由于孕晚期常常容易出現一些合并癥或并發癥,更增加孕婦的緊張和焦慮。分娩期孕產婦既恐懼分娩過程的痛苦,又擔心醫院的陌生環境和醫務人員的態度,因而產生恐懼和緊張的情緒。分娩過程中,由于宮縮的疼痛以及擔心分娩過程對母兒帶來的危險性,而加重了恐懼和緊張,常常導致產程的延長或發生難產。產后抑郁是常見的孕產期精神障礙,主要表現有委屈、易流淚、情緒不穩、急燥,重者可出現頭痛、失眠、無興趣、無信心,甚至可有自責自罪感。丈夫和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以及產后休養環境與發病有很大關系。”

針對上述問題,李老師分別給出了不同的建議。一位現場的準媽媽說:“今天聽了李老師的課程,我覺得自己好多了,因為馬上就要生寶寶,而且是頭一胎,所以總是緊張,愛胡思亂想!多虧了瑪麗亞醫院,謝謝李老師的分享!”還有一些準媽媽由于家里有事無法來上課,這些準媽媽們有些表示了深深的遺憾,并在瑪麗亞孕媽媽群里發出“聲音”說要課程內容,呵呵,那么今天筆者整理的這些東西,就當做禮物,送給這些期待中的準媽媽們吧!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