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女科第29世傳人鄭天如,為醫療民疾苦衛蒼生
鄭天如出生于中醫世家,他的曾祖父鄭沁梅,是昆山鄭氏女科第26世傳人;他的祖父鄭士才,是昆山鄭氏女科第27世傳人;他的父母親鄭友仁.鄭鳴智是昆山鄭氏女科第28世傳人;他的恩師鄭紹先先生也是昆山鄭氏女科第28世傳人;鄭天如自己是昆山鄭氏女科第29世傳人。
昆山鄭氏,起源于南宋.其始祖薛將仕因無子嗣,傳醫于女婿錢氏,錢氏復傳醫術于子婿鄭公顯,鄭氏遂世業于醫。根據史書記載,其家族譜系中先后出過多位御醫.名醫.尤以女科見長,其學術精華綿延流傳,經久不衰.迄今近800年,已達29世.在家族世醫中獨樹一幟。昆山鄭氏女科有玉山鎮樂輸橋.陸家浜韓涇灘.周莊三個子世系。下面選寫的是昆山鄭氏女科陸家浜韓涇灘支世系的傳人,遵循祖訓:“為醫療民疾苦衛蒼生”,為病人療疾苦的故事。
鄭天如的曾祖父鄭沁梅,是昆山鄭氏女科的第26世傳人,于清末在陸家浜韓涇灘設診行醫,祖傳巜老鄭家女科》。他遵循祖訓:“為醫療民疾苦衛蒼生”,常常忘我地為病人治病,做到:“上午門診.下午出診”、“.晚上急診,隨叫隨到”雷打不動。
鄭天如的祖父鄭士才(字守金),是鄭沁梅的兒子,是鄭氏女科第27世傳人。他從小立志繼承祖業,面壁十年,饒有興趣地、專心致志地研讀家中所有的醫學藏書,飽讀了中醫全科。.對女科醫經,祖傳秘訣、秘方更是爛熟于心。他以他的醫德風格,良好的道德,高超的醫術,正直的人格和高雅的情操,詮釋了"醫乃仁術"的全部內涵。他服從家傳女科歌訣中的戒律"醫乃仁術,念貧苦者,樂施藥丸"。為病人看病不收錢,送藥丸是常有的事。他深得民眾喜愛,業務興盛,在昆山.嘉定一帶享有很高威望!多嵤亟鹬尾髌妗肪褪歉卟谙壬鷮懴碌膸в袀髌嫔实墓适隆9适率稣f他面對某些疑難雜癥,揮發真知灼見出高招,在調理病者心境和病情的結合中,達到“醫”到病除。譬如以下四個案例:
一,“同治同病”
有一年,鄰鄉的一個富家子弟,因為喜歡吃冷食,所以經常腹痛歷害。經多位郎中切脈診病,也服用了很多湯藥。但就是見效甚微。反復發病。于是這位富家子弟到就找到了鄭守金,讓他給瞧瞧,看看有否妙方好藥。鄭守金給他號脈診斷后,對他說:“你這個病需要服理中丸”。想不到鄭守金話音剛落,這位富家子弟大為不滿地說:“我在其他多位郎中上看病,他們給我開的大多也是理中丸啊,吃了很多湯藥,也沒什么大作用,你還要我喝理中凡?”。鄭守金慢條斯理地解釋道:“您的疾病是因為吃的冰食過多了,所以我這個理中凡所用的湯使不同,要用冰煎藥,這樣藥丸能夠直達病源,才能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這位富家子弟聽說后半信半疑。但還是抱著試一試看的想法,回家服用了鄭守金開的理中丸。想不到的是,服用半月后,果然痊愈了。這使他很是高興,還特地備了禮物登門拜謝了鄭守金。
事后,有人問鄭守金,別的郎中同樣開的是理中凡,為何治不好他的病,而你的理中丸卻能治愈他的病呢?鄭守金笑著解答說,其實此人因吃冷食過多,因而導致腹痛。中醫認為由于寒凝氣滯而使腸痙攣。我說的“湯使”,是指中藥湯劑中的引經報使藥,這個引經報使藥又叫引經藥,它是一種可以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源的藥物。如果運用得當,藥力就會大大增強。另外,我說的用冰水煎熬,其實是為了迎合他愛食冷食的嗜好,可讓他有信心服藥治療。這是采用了一種心理暗示法,結果,果真起到了預期的療效。
二,“悲以喜勝”
鄰莊有位壯年男人,不知何故終年有病,不是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出問題。由于久病而優其疾不愈,成天愁眉苦臉,陰郁失歡。雖經多位大夫診病,但始終未見其效。
一日,他臥病在家,四肢無力,精砷萎靡,頭昏眼花,呻吟聲聲。其妻見他如此模樣,簡直慌了手腳。后在鄰居們的指點下,她請鄭守金出診為夫治病。
鄭守金聽了那人妻子訴說的病情,心里已有了底。然后他跟著她來到病人家中,再聽病人自訴,然后便望聞問切,細細診察了一番,接著又診脈許久。之后,鄭守金忽然大聲對病人及他的妻子說:“今日我也不收你的診金費用了。其實,你也沒什么大病,也用不了開藥方服藥。你聽著,你這病是:‘月經不調’。說畢,鄭守金回身自顧自地出門便匆匆回家了。
病床上的那個男人,聽了鄭守金的這一病情診斷,突然大笑不止,連聲說道:“我是個堂堂男子,哪來的月經不調之?看來鄭守經的醫術也不過如此。≌媸腔奶频搅藰O點!”。而且從此以后,每想到這事總會自然發笑,樂而不止?墒,這樣過了十余天,這個男人忽然感到渾身自在,好像再沒什么疾病纏身了,他感到奇怪,于是便來找鄭守金問其緣故。
鄭守金這才對他說:“這叫笑療。笑屬心志,喜可勝憂。其實,我對你按脈觀色后,知道你并無什么大病,只是你多于顧慮,神傷而表現出抑郁低沉,這便猶如種種病癥。所以,我便說成你月經不調。其實人人都知男子豈能有月事?我是故意用常識性的錯誤,引起你開懷大笑,才使你陳疾可去矣!”。
那男子聽罷,感激不盡,當即便要跪地拜謝,被鄭守金扶住勸阻。
三“異嗜癥”
莊上劉夫,忽一日得了一個怪病,自己生了瘡,不等結痂脫落,他便剝下來吃掉。而且,左鄰右舍中只要有人生瘡,他就登門求痂。務必讓他口福而后快。眾人感到不可思議。便有好奇者問他:“這瘡痂的味道怎樣?“他竟然眉飛色舞地說道:”海鮮的味道雖好,但比不上瘡痂鮮美。”
可是,他的家人特別是他的妻子,見他吃瘡痂這種東西,實在令人作嘔。于是,便逼著他來找鄭守金診病。
鄭守金問清病因,又撩起他的褲子看了他的雙腳,然后便開了三劑中草藥。劉夫回家服用后,立即見效。從此不再嗜痂。劉夫的妻子便問鄭守金,她丈夫得的何?鄭守金說,那病其實很簡單,叫“異嗜癥”。它與腸道寄生蟲有關,特別是鉤蟲感染的蛛絲馬跡。當人們赤腳在人糞施肥后的田里作業時,偶爾會發生皮膚上出現小丘疹或小皰疹,奇癢難忍,有時會發展成膿包。這就是鉤蟲幼蟲鉆入皮膚作祟的原因。這在農村,大多數人都稱其為“糞毒”或“糞怪”。
四“巧換藥方”
時年陸家鎮上有位商家,聞得鄭守金大名便上門求醫。見面后,他拿出前幾天一位游方郎中開的藥方給鄭守金看,并且說吃了幾服一點也沒效果,請鄭醫師另開一張處方。
鄭守金一看藥方,上面開的是:“四君子湯“共有四味中藥: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鄭守金再為那商家切脈,看舌苔,觀臉色。許久后他發現病人癥狀屬氣虛,那位游方郎中讓他服”四君子湯“應該是對癥下藥的。但是鄭守金看那商家的表情,知道難以說服,如告訴他藥方開對了,估計他也不信。鄭守金思虐片刻,即為他另開了一張處方,處方上依然是四味中藥:鬼益,楊掄,松腴,閾老,并關照連服數月。那位商家見處方上的四味中藥很眼生,以為一定是些藥到病除的好藥,便興高采烈地回家煎上煮服用。十五天后,商家果然病愈,他在佩服鄭守金醫術高明的同時,遂登門拜謝!可是鄭守金只是笑,道:“我開的藥也是四君子湯,人參的別稱叫鬼益,楊掄也就是白術,松腴即是茯苓,閾老和甘草本是同一味藥啊!你以前只是心中生疑,才覺服藥無效,其實不然,服藥需要耐心,慢慢調理,病即會痊愈的。
鄭天如的父母親鄭友仁.鄭鳴智是鄭士才的女婿.長女,是鄭氏女科的第28世傳人。他們對黨有很深的感情,緣自于感悟到黨領導的醫療事業,使他們在為事業奮斗中真正實踐了"為醫療民疾苦衛蒼生"的夙愿。他們是1956年被吸收入陸家醫院的。1958年發布毛主席批示:“中西結合”。同時指出:“中醫學習點西醫是好的,西醫要跟中醫學習,具備兩套本領,以便中西醫結合,有統一的中國新醫學、新藥”。從此,有一統的女科病學,成了他們奮斗的目標。1951年,他們在聯合診所期間,就意識到中西醫互有優勢,可優勢互補,應該互相學習,進行了嘗試。他們親身體驗到“中西醫結合”是及時雨,是百姓的福音,是他們實現“愿為醫療民疾苦衛蒼生”夙愿的后盾。于是積極擁抱西醫,虛心拜西醫師為師,學習解剖學、病理學。將中醫的望聞問切和西醫的量體溫、驗血、做B超和CT等的物理手段相結合,較為準確地對病情進行診斷。每次出診時,醫藥箱里都備好體溫表.血壓機.注射針筒和針劑等,利于診斷和對癥下藥。如遇到疑難雜癥,一定請西醫師一起會診,從不含糊。他們能動地結合西醫,可稱是鄭氏女科學與西醫學科結合的積極分子,為兒子豎立了榜樣。
鄭天如是鄭鳴智和鄭友仁夫婦的長子,是鄭氏女科第29世傳人。1962年鄭天如從師鄭紹先先生(鄭氏女科昆山樂輸橋支世系第28世傳人)。1968年分配至石浦衛生院,1986年調縣中醫院.1991年7月,國家人事部衛生丨和國藥中醫管理局,根據人職發[1990]3號文件精神,確定鄭天如為鄭紹先專家的學術經驗繼承人。1994年11月,繼承期滿,中醫學會,經考評合格,準予出師,特發出師證書。
鄭天如的恩師鄭紹先先生是昆山鄭氏女科樂輸橋子世系第28世傳人。恩師以他淵博學識,結合自己幾十年臨證體驗,融合中醫學經典基礎,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言傳身教。凡講介一個觀點、一個臨證細節(或臨證體會)和講介中醫理論及自己臨床治病所悟,以及引領、指點迷津,都是講得通俗易懂。鄭天如在恩師身邊,認真研讀,細心領會,他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迅速提高。加上恩師的醫德醫風和高尚品格等等,都為鄭天如日后施展才干,為黨的醫療事業做貢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鄭天如在1995年根據家傳驗方參與研制昆山市中醫醫院自制劑“宮得康”.“潔陰洗劑”;1998年被昆山市人民政府記:“三等功”;1998年10月被省聘任為省中醫學會第三屆婦科專業委員會委員;1999年被昆山市衛生局評為“昆山名醫”;2000年被聘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2001年,任蘇州市中醫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3年,被安徽中醫學院聘為臨床兼職副教授;2010年被授予蘇州市物質文化遺產,鄭氏婦科代表性傳承人;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文化廳頒發省級非物質文代遺產“鄭氏婦科療法”;2018年榮獲“昆山市鄉土人才”稱號;2019年被昆山市衛健委授予”
昆山醫學貢獻獎”;2020年被確定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鄭氏婦科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鄭天如不負眾望,踏著先輩的腳印,遵循習總書記的教導,59載如一日地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他的名聲、口碑越傳越遠,年診病量在1.5萬人次以上。被評為優秀的共產黨黨員。下面講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一“仁愛”
他在鄉衛生院工作期間,繼承鄭氏女科的老傳統:“上午門診,下午出診”,“夜間急診,隨叫隨到”。他走遍了衛生院轄區的每一個村莊,那里的村民都喜歡他,每次走進村里,凡見到他的人,常常親熱地邀他進家坐坐,有的還拉他吃點心。往往走一路看一路的病,常常摸黑回家。他在出診的路上,遇到過危險。那就是在一個冬天的下午,天空下著雪,鄭天如慣例地去出診。他穿好防滑雨鞋,背了藥箱,撐著雨傘出發了。走到半路上,他遇到了一座三節頭的竹夾橋,并且橋面上已有了積雪。他退步去附近村莊找來竹竿和稻草。用竹竿打掉橋面上的雪,將稻草綁在膝蓋上,把藥箱放在第一節的橋面上,用傘的把手頂著藥箱。這時,他蹲下去,身體撲向橋面,一只手扒住橋面,一只手抓住雨傘頂著藥箱向前爬行。當爬上第二節橋面,眼睛朝下一看,看到河心河水急流時,心里發慌,因為他不會游泳,知道掉下去是什么后果。于是,定了定神,更小心翼翼地,爬向彼岸。此時,他衣褲的內.外層都被雪水、汗水浸濕……。鄭天如的血脈里流淌的基因是“為醫療民疾苦衛蒼生”,他的病人就是他的“上帝”。
二,“修德”
母親鄭鳴智,是鄭天如的慈母,又是鄭天如的嚴師。她告誡兒子:“做醫生責任重大,人命關天”。她打著比方說:“病人,'一只腳踏在棺材內,一只腳踏在棺材外’,他們把生命托付給你,你的身上猶如穿的是一件血布衫”。這種對兒子靈魂的敲打,使他幾十年如一日地正視每一個病人,敬畏每一位生命。
多年前的一天下午(約三點),鄭天如看見候診病人中,有一位姑娘坐立不安,面色蒼白,就為她提前就診。經檢查,超聲波顯示有包塊有積液,診斷是宮外孕,得立即住院。但姑娘不肯。她說:“才到昆山,舉目無親,想回老家南通住院”。為防萬一,鄭天如向她保證:“錢和護工由我負責。你只要告訴你家人的電話號碼”。誰知姑娘聽了急了,她哭著說:“我也是學醫的,我清楚去南通兩小時的路程,我的身體頂得住”。還說:“我知道醫院有規矩,我可以立字據”。鄭天如見他去意決絕。報告院方。很無奈地讓她走了。但是,他那顆心總懸掛著。門診結束,已是晚上九點多,他顧不上吃飯、休息,騎自行車直奔長途汽車站。當聽到下午三點以后沒有去南通的班車時,他嚇出了一身冷汗。預感:姑娘兇多吉少。他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找到姑娘!回想姑娘講過:在“人民路藥房”工作。于是,他就從人民路南端向北,地毯式地敲開一家家藥房的門。兩小時過去了,最后,終于在人民路旁邊的一家藥房中,詢問到該姑娘,但,說她住在離縣城幾十里外的老鄉處。在藥房老板娘的幫助下,姑娘一送進醫院,立刻手術(因為姑娘已經休克)。第二天姑娘的父親淚流滿面,緊緊握住鄭天如的手,連聲說:“昆山人好!鄭醫生您真好!”。鄭天如對病人生命的敬畏之心,得到了母親的贊許。
三,“專業”
昆山市的發展比較前衛,不少市區會派遣干部來掛職學習。有位海南省的副市級女干部,被派遣到昆山市政府掛職學習。工作之余,她尋找鄭氏女科。后經人引領見到鄭天如。鄭天如細聽自訴:結婚8年,懷孕不上,跑遍了海南各大醫院,找了專科名醫,服用了很多藥,都無濟于事。她說:”聽說鄭氏女科是’送子觀音’,我請求您送我一位'天使'。”見她那苦求的目光,使鄭天如急于了解病況。在望聞問切,診脈許久,了解了病情,經過分析判斷,開了藥方,讓先吃藥一周試試。以后陸續吃了半年多的藥,掛職期滿回海南。不想一回去就懷孕,生了個男孩。懷孕了,孩子生了,她第一時間就報告鄭天如。凡有昆山干部去她那里,她都高興地說:”我到昆山掛職學習,有兩大收獲,這第一大收獲是取到了”真經”;第二大收獲是昆山鄭氏女科的”觀音”,送給了我一位"天使”。她又說:"為永遠記住鄭氏女科的恩澤,將孩子學名的中間一個字,選定為昆山的'昆'字"。
四,“博愛”
趙女士,是烏魯木齊鐵路局的女干部。丈夫病故,很傷心.此時身體又出現了癥狀,常常焦燥不安,睡覺盜汗難忍.非常郁悶,夜里睡不著覺.會出去亂走。兒子媳婦當她是精神病,送去精神病院.吃的是治精神病的藥.病情越加嚴重。一天她在中央四臺上聽到介紹昆山鄭氏女科,能治療婦女的疑難雜癥。她拿定主意,要將自己的病,查個究竟。那時正值夏天,她只身來到昆山找到鄭天如。鄭天如,先聽她自訴,后切脈許久,看看舌苔,觀察臉色,又翻閱她的過往病歷。當鄭天如再次聚焦病人蠟黃的臉和求救的目光時,先生的教誨:"醫雖小道,然生殺大權”回響在耳邊。他告誡自己不能誤判!然而,病人綜合性更年期綜合癥的生理現象明顯,不像是精神病。鄭天如很嚴謹,決定同她談談家常,再仔細觀察一番,就一連向她發出好多問話。從交談中感知到:雖然她回答問題有些遲緩,但思考.回答問題,注意力是集中的,基本沒有答非所問,性格表現較為外向。這時,鄭天如就果斷地排除精神病。于是,很和藹地同她一起分析病癥,讓她認清自己所生的病是屬于更年期綜合癥。告訴她只要精神放松,按時吃藥,是可以治愈的。趙女士聽了鄭天如的話,如釋重負,配了藥,立即找旅館住下。鄭天如見她住下治療,又建議她,參加旅社附近的團結村的大媽行列,天天去唱歌.去跳舞。一個多月后,她的兒子媳婦來看她,兒子無意中發現媽媽手提包中有一份遺囑,遺囑上寫道:"我這次到昆山治病,如果三個月中治不好,我就去上海跳黃浦江"。兒子看了遺囑,嚇了一大跳,連忙轉頭看看媽媽,只見她笑容滿面,身子已經恢復到了病前的樣子,激動得熱淚盈眶。硬要鄭天如收下他從家鄉帶來的葡萄干。
昆山鄭氏女科的傳人,自古至今血脈里“為醫療民疾苦衛蒼生”的基因不變;!甭狘h話.跟黨走”的心志不變。鄭氏女科第28世傳人鄭鳴智.鄭友仁夫婦和他們的兒子鄭氏女科第29世傳人鄭天如,最深的體會是:只有在黨的領導和指引下,他們”為醫療民疾苦衛蒼生”的夙愿,才能真正實現;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才能落到實處。在“中西醫結合”“修醫德,行仁術”的號召下,他們積極擁抱西醫,力使自己具有“兩套本領”,使病者享有更大福份;使鄭氏祖業與時俱進,繼往開來。病人喜歡他們,聲望很高,並譽享至今!瓣懠忆喉n涇灘”時至今日,仍是《老人家女科》的代名詞,現在不時有病人找鄭天如看病,先要去陸家浜韓涇灘找人引路(生怕為他看病的不是鄭天如)。他們不辱使命,成年累月,嘔心瀝血,為數以萬計的婦女解除了病痛;為無數渴望得到孩子的家庭送去了“天使”;為黨的醫療事業、為鄭氏女科學的與時俱進、繼往開來,恪盡職守,臻于至善。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