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性疼痛,勞累后會加重!”
“站起來就疼,走幾步就疼得要命,太折磨人了。”
重慶紅樓醫院骨科曹偉主任提醒廣大老年同志,警惕腰椎老化退變,出現腰腿痛需盡快就醫。
腰部以下多處部位疼痛
張大媽今年55歲,說起自己的病情,大媽也是一臉無奈,從10年前開始,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腰部疼痛,是一種持續性的鈍痛,并不是很嚴重,只有勞累后疼痛感會加重,休息后會逐漸減輕。
近兩年來,張大媽的病情逐步加重,除腰部有疼痛感外,雙腿還會有麻木感,尤其是大腿后側、小腿外側、后側和足底明顯,會陰部麻木,小便困難,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的生活。自覺癥狀加重后,只好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腰4椎體滑脫,腰3/4,腰4/5,腰5骶1多節段椎管嚴重狹窄,椎管容積減少90%以上。為求進一步治療,張大媽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重慶紅樓醫院。

腰椎退變嚴重,手術難度很大
重慶紅樓醫院骨科曹偉主任介紹:正常人的腰椎排練整齊,有自然的曲度,如果由于腰椎峽部斷了或腰椎老化退變原因,導致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椎體相對下位椎體向前移位,即為椎體滑脫。腰椎一旦出現滑脫,神經根及馬尾神經就會受到壓迫,加上局部靜脈回流障礙,相應的腰神經根功能就會出現障礙,引起腰腿疼麻,甚至大小便、性功能障礙。當神經系統出現癥狀,且影響生活后,可采用腰椎減壓復位固定融合術,能有效解除癥狀。人體椎管是有一定寬度的,老年以后椎管會變窄,再伴有椎體滑脫,椎管狹窄會加重,張大媽的情況是椎管狹窄得非常嚴重,周圍骨質增生成了一坨坨,并且增生的骨頭又硬又脆,像這種情況,手術難度增加很多,解剖標志與正常差別很大,術中很容易傷及到神經。
鑒于張大媽的病情嚴重,骨科中心專家團隊立即組織全科會診,決定為其實行腰3-骶1三個節段減壓、滑脫椎體復位、椎間植骨融合、椎弓螺釘內固定術治療,為了確保術中不損傷神經,減少出血,預防術后并發癥,術前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曹偉主任特別提醒,術中要準確定位,精細操作,徹底減壓,恰當復位,堅強固定,可靠的植骨融合才能保證患者后期的康復。另外,手術可誘發潛在的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對于老年患者尤其重要,術中注意控制血壓,監護生命體征,減少出血,術后注意防血栓治療。

歷時4個多小時,手術按照計劃成功實施,術后張大媽各項生命體征平穩。
專家提醒:了解腰椎滑脫的病因,發現癥狀盡快就醫
在臨床上腰椎滑脫是一種很常見的骨科疾病,有先天性和后天形成,但是發現不是所有患者都會有癥狀出現,不同癥狀,在臨床上表現不同,為什么會引起腰椎滑脫?
一、先天性遺傳因素:腰椎胎生時有椎體及椎弓骨化中心,每側椎弓有兩個骨化中心,其中一個發育為上關節突和椎弓根,另一個發育為下關節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兩者之間發生不愈合,則形成先天性峽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稱為峽部不連,局部形成假關節樣改變。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動,稱為脊椎滑脫(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腰5椎弓發育異常,而產生脊椎滑脫,其峽部并無崩裂。
二、創傷性:腰椎峽部可因急性外傷,尤其是后伸性外傷產生急性骨折,多見于競技運動現場或勞動強度大的工人。
三、退變性因素:由于長時間持續的下腰不穩或應力增加,使相應的小關節發生磨損,發生退行性改變,關節突變得水平,加之椎間盤退變、椎間不穩、前縱韌帶松弛,從而逐漸發生滑脫,但峽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稱假性滑脫。多見于50歲以后發病,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見于腰4椎體,其次是腰5椎體,滑脫程度一般在30%以內。退變性滑脫程度多數較輕,但退變性滑脫造成的椎管狹窄、神經壓迫一般更加嚴重,臨床癥狀重。
四、病理性骨折:系全身或局部病變,累及椎弓、峽部、上、下關節突,使椎體后結構穩定性喪失,發生病理性滑脫。局部骨病變可以是腫瘤或炎癥。
五、疲勞骨折或慢性勞損:從生物力學角度分析,人體處于站立時,下腰椎負重較大。導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質相對薄弱的峽部,長期反復作用可導致疲勞性骨折及慢性勞損損傷。
重慶紅樓醫院

重慶紅樓醫院集臨床、預防、康復、保健于一體的規范化、專業化骨科專科醫院以高新技術鑄就醫院診療實力,將保守治療方法及高新微創術相結合,并成熟開展各類高難度大手術。不僅能夠開展關節鏡、椎間孔鏡、低溫等離子、射頻等骨科微創技術,更在脊柱釘棒內固定術、全椎板切除減壓術、斷指再植、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等高難度開放性手術領域建樹頗豐。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