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婆婆,您這哪像七八十啊,說您五十都嫌老了。”3月8日,武昌中華路76歲太婆彭桃英看到朋友圈里有人給自己留言,一邊開心地回復“莫哄我啰”,一邊得意地展示給身邊的護士看。

彭太婆開心地展示自己收獲的點贊
婦女節當天,彭太婆在美容醫院享受免費術后護理服務。此前,她在該院做了眼袋祛除手術,一拆線,就迫不及待地請朋友幫忙拍視頻發朋友圈,收獲不少點贊。
彭太婆說,武漢的俏婆婆越來越多,她不能落后。
俏婆婆當女兒的美容“導師”
彭太婆原是武漢一家公交公司的售票員,“每天起早貪黑,吃飯沒規律,人蒼老得快。”
彭太婆說,自己年輕時出過一次車禍,臉上多處留下傷疤。40多歲提前內退后,她三次南下深圳打工,在南方接觸到美容業,逐年消除了部分大的疤痕,但眉眼間的一些小疤痕,一直沒清除,原因是當時的技術還沒怎么過關,而且深圳美容費用高,彭太婆也舍不得。不過,深圳打工期間,她養成了保養肌膚的意識,回武漢后,在家附近的美容院辦了月卡,每個月花幾百元做做保養。雖然今年已76歲,但街坊們都說她皮膚“少嫩”。

禾麗美容師給彭太婆精心做美容
“我這人沒什么興趣愛好,不唱歌不跳舞,不養花不種草,對吃的也不講究,但是穿著方面我不想隨意。”躺在美容床上,彭太婆跟護士周珍寶聊起來。她指指自己的肩膀說:“你看這條披肩,2000多呢。”彭太婆覺得,佛靠金裝,人靠衣裝,年紀大了,穿得鮮亮一點,就沒有老氣橫秋的感覺,連帶著連心態也變年輕了。
兒女都成家了,孫輩也成人了,彭太婆沒什么事要操心,她業余愛好不多,平常就到江邊散散步,在小區里面打打麻將。
“很多麻友比我小一二十歲,看起來比我還老,因為他們天天熬夜,又不會保養,越不保養就越顯老。”彭太婆對自己很自信。不過,去年底,麻將室老板娘卻“打擊”了她的自信。
“當時,老板娘說我眼袋很重,眉眼間還有年輕時摔的疤痕,影響形象。”彭太婆到院里一打聽,得好幾千,就有點猶豫。“后來院里告訴我,春節期間有優惠,我一咬牙,就決定做了,沒想到效果特好,以前兩個眼袋吊著很嚇人,現在不光眼袋沒了,連眼圈上下幾十年的老疤痕也看不到了。”高興之余,彭太婆特地請人幫她拍視頻,發到朋友圈里去炫。
“我女兒還沒我時髦,我總在批評她。”彭太婆說,決定做眼袋祛除手術時,女兒還反對過,說是怕開了刀眼睛睜不開。
“這完全是瞎款,我早問清楚了,就是個小手術,不會有這種現象。”手術拆線后,彭太婆一直鼓動女兒也去美容,因為女兒做財務工作,加班熬夜多,眼圈都黑了。現在,彭太婆成了女兒的美容“導師”,經常給女兒分享美容經驗。
老年人整形應注重實用功能
對于老年人美容,特約專家張琦博士有獨到見解。張琦現任武漢禾麗美容醫院眼整形科室負責人,有多年三甲醫院整形外科的執業經驗,后赴韓國深造7年,獲得韓國最著名的中央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她深耕于眼整形領域,將眼部整形進行細化分解。基于對眼整形臨床的長期實踐與研究,張琦博士認為,從以人為本角度出發,醫美整形不應該僅追求即時效果,而是要從求美者未來長期效果考量,盡量采取少去組織、少動刀、減少傷害的手法,呈現“動得少,也能美得更好”的整體效果。

張琦博士給顧客做雙眼皮面診
張琦博士表示,像彭婆婆76歲這個年紀的老年人群美容整形,更多的是要解決功能問題,而非一味地只注重外觀形象。她舉例說,同樣是做雙眼皮手術,年輕人更關注眼皮的形態、寬度,是否對稱等外在形象,而老年人主要是因為倒睫或嚴重下垂遮擋視線,兒女需要了解老人的真實需求,張琦博士提醒確實有老人在一些黑門診被過度推銷,未經考察就選擇手術,所以建議兒女們一定要陪同父母一起來院進行面診,微整形安全是第一位。
3月8日婦女節,彭太婆如約到院做術后護理。護士周珍寶說,術后護理先補水,補水之后再照射紅藍光,整套流程約需30分鐘,老年人代謝慢,這樣加快恢復速度。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前,美容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隨著老年人觀念轉變和消費能力提高,越來越多“銀發族”邁出家門,走進美容醫院,享受微整形美容項目帶來的全新體驗,六七十歲以上老年人開始成為美容醫院消費新群體。
彭太婆的街坊黃女士,今年65歲,參加了社區老年模特隊,看到其他隊員光鮮亮麗、神采飛揚,黃女士很羨慕,于是,她每周都到美容院“打卡”,從面部到身體全套護理,每次都花大半天時間。
不過,美容專家提醒,老年人美容整形需保持理性判斷。同時,老年人美容整形,還要關注基礎疾病對美容手術的影響。
“并非所有美容項目都適合老年人。”張琦博士說,光子嫩膚通過強光照射達到美容效果,對老人比較適宜;但老年人如果做大拉皮、吸脂、豐胸等項目,風險就較大,需根據身體實際情況謹慎選擇。
張琦博士還提醒說,醫學技術雖可適當延緩容貌衰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