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佳蕊)當馬凡氏綜合癥遇上白內障,當脆弱的眼球遇上晶體大范圍脫位,當超乎尋常的手術難度遇上患者渴求光明的希望,該如何解決,才能最大程度守護患者的光明?
目前,武漢普瑞眼科醫院白內障專科主任燕濤順利完成了一臺雙眼晶體大范圍脫位情況下的復雜性白內障手術,患者雙眼視力分別從0.01、0.02恢復到0.5、0.4。據了解,隨著后期的恢復,患者視力還可能進一步提升。
納悶:高度近視發展到看不清?
今年50歲的沈女士,從小便被2000多度的高度近視所深深困擾,厚厚的酒瓶底眼鏡不僅讓她失去了原有的自信,更是讓她時常處于“摸瞎”狀態,離開眼鏡世界就只剩下一片模糊,怎一個苦不堪言了得。
幾個月前,沈女士發現自己看東西開始變得更加模糊起來,還伴有重影,以為是近視度數再次加深的她沒有引起重視,直到視物開始變得困難起來,沈女士才來到當地醫院進行檢查,不料檢查的結果讓她大吃一驚:除了高度近視,自己竟然患上了白內障。
驚險:雙眼晶體大范圍脫位!
在朋友的推薦下,得知武漢普瑞眼科醫院白內障專科燕濤主任幫助過不計其數的患者重返年輕視界,考慮到自己還年輕,沈女士慕名而來,希望能挽回自己日后生活的光明。

(沈女士雙眼大范圍晶體脫位)
燕主任在經過詳細的檢查后,發現沈女士左眼視力僅剩0.01,右眼視力僅剩0.02,不僅患有雙眼白內障,更伴有雙眼晶體大范圍脫位,脫位范圍超過3/4,晶體隨時有掉入玻璃體內的風險,而且隨著晶體逐漸脫位,沈女士的視力還會進一步下降,發展至失去視力功能。這種晶體對稱性自發脫位的情況多見于一種聞名于醫療界的遺傳性疾病——馬凡氏綜合癥。
據了解,目前大部分醫院針對大范圍晶體脫位采取的辦法是先取出囊袋、韌帶以及晶體,后期再通過縫線懸吊晶體,通過兩個手術完成,但這樣增大了手術的創傷,也增加了感染的風險。這對于沈女士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的消息:“自己還這么年輕,難道從此真的就要與光明無緣了嗎?”
攻克:最大程度保全眼球結構!
普通的白內障手術需要有囊袋和韌帶的支撐才能完成,但考慮到沈女士的囊袋韌帶大部分斷裂,支撐幾乎沒有,燕濤主任在通過綜合考慮后,為其“量眼定制”了一套詳細的手術方案:用縫線固定張力環,以張力環的力量代替斷裂的韌帶力量,然后保留囊袋韌帶的功能+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人工晶體植入術。不僅能最大程度保證其眼睛的正常生理結構,而且還能減少對眼睛造成的創傷。
手術中,由于沈女士晶體大范圍脫位,囊袋韌帶大部分斷裂,這就要求手術醫生每一步都要保證輕柔到位,避免操作不當,造成剩下的韌帶斷裂,晶體掉入玻璃體內,這對不少手術醫生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最終,燕濤主任憑借著多年的手術經驗與精湛的技術,在不依賴韌帶力量基礎下撕囊后,小心翼翼地將縫線張力環旋入囊袋內,再將其通過縫線固定于鞏膜壁,屏住呼吸,用輕柔的手法進行劈核、吸出,清理囊袋,最后將人工晶體植入眼內,分別調整好人工晶體與囊袋和張力環的位置關系,保證整個晶體虹膜隔的居中性,最后手術順利完成。

(沈女士術后與燕主任合影)
相比起平日里十分鐘不到就能完成的普通白內障手術,這次的手手術花了近40分鐘,回想起手術的過程,“手術如履薄冰,整個過程中大氣不敢出一口,但最終順利完成了,期待患者的恢復情況。”燕濤主任說道。
驚喜:術后重燃光明新希望
讓人驚喜的是,沈女士術后的視力恢復良好,雙眼視力分別從0.01、0.02恢復到0.5、0.4,當紗布揭下來的那一刻,她看著病床前的床號開心地說道:“這么多年來,我第一次能清楚的看到這個世界,往后的光明生活,終于讓我看到了希望。”

(燕主任為術后的沈女士檢查)
看到自己眼睛恢復的情況超乎自己的想象,沈女士更加堅定了自己不遠千里來前來求醫的正確選擇,沈女士表示,在得知自己的眼睛情況這么復雜嚴重的時候,內心其實既擔心又害怕,但是燕主任全程耐心細致地和自己溝通,手術過程中也沒什么不適,不得不說,燕主任的技術真的太厲害了。

(沈女士術后雙眼情況)
談及這次攻克的疑難性白內障手術,燕主任說道:“雖然患者的情況比較復雜,但是作為醫生還是要為了患者的長遠情況考慮,之所以要用縫線固定張力環,保留囊袋和韌帶的功能,是為了能保全患者完整的眼球結構,盡量減少后段玻璃體的騷擾,減少術后并發癥和其他問題的產生。盡管手術操作棘手,挑戰難度較大,但不斷攻克難關,為患者帶去光明和希望,才是作為一個眼科醫生應有的本心與初衷。”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