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體溫不應高于37.5℃。如果經常高于37.3℃,就是低熱。低熱體溫超過正常,但在38℃以下者,稱低熱。中醫所指的低熱尚包括患者主觀自覺的手足心熱、胸中煩熱而體溫并不高于正常的一種情況。那么,低熱的物理療法有哪些?引起低熱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低熱的物理療法有哪些
2、引起低熱的原因有哪些
3、怎么預防低熱

低熱的物理療法有哪些
1、冰敷
主要通過放在全身大血管處的冰與流動的血液進行熱交換傳導。同時它可以降低腦細胞耗氧量,延緩腦細胞損傷,并且有利于軀體微循環。
2、溫濕敷
用溫水敷也能幫助散熱,操作起來很簡單。準備好溫水,熱水溫度在30℃左右。將衣服解開,毛巾打濕,用溫水毛巾上下搓揉寶寶的身體。10—15分鐘換一次毛巾。

引起低熱的原因有哪些
1、風濕病
風濕性的疾病也容易引起低燒的癥狀,因為這種疾病往往伴隨著免疫功能上的紊亂,可以更容易受到細菌的入侵。
2、血液疾病
紅斑狼瘡以及一些血液性的疾病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受到挫折之后就會誘發一系列的低燒的因素,讓我們的身體陷入持續的虛弱狀態。
3、感染
長期的慢性的低燒往往應該引起我們大家的注意,因為這往往提示著我們身體內有著慢性的感染,如果某些癥狀不明顯的細菌感染了我們的肺或者是腎臟的話,那么這種細菌會持續性的發生作用,所以說會帶來溫度輕微的升高,但是卻不容易治療,所以就會反復發生,并且由于身體虛弱,所以會發汗發虛。
3、白血病
白血病早期的癥狀主要表現有五個方面,其中半數以上的患者以發熱為早期表現,可為38度以下的低熱.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熱。多數為反復不規則的發熱。發熱時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或尿頻、尿急等泌尿道感染癥狀。常造成誤診。此時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見大量的異常細胞。要注意,最好不要隨意用退熱藥。

怎么預防低熱
1、適當增減衣服
一定要根據環境溫度來及時增減衣物,保持體溫正常。
2、補充適當的酵素
人體內有很多細菌,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當有害菌占主導時,人體免疫力下降,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在平時適當的補充一定的長生酵素有助于預防感冒。
3、經常做些運動
體育鍛煉和營養均衡同樣重要,所以,平時要多運動,如跑步、做操等。早晚多在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可增強血液循環,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功能。
4、營養要均衡
免疫球蛋白缺乏,機體抵擋細菌或病毒的能力就會下降。魚、肉、蛋、奶及豆制品等,營養價值較高,應注意攝食,以加強蛋白質的合成利用,此外,服用維生素C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對預防也有一定的作用。
5、多用冷水洗臉
用冷水洗臉,可以刺激皮膚血管,增強人體抗寒防病的能力。而且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開窗,這樣既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還可以讓晚間寒冷空氣進入房間,以增強人體對冷環境的適應能力,這對預防也很有好處。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