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為中醫名詞術語,為致病因素,屬于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熱)中的兩邪。亦為中醫證候名,如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那么,什么是濕熱?濕熱怎么調理?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什么是濕熱
2、濕熱怎么調理
3、濕熱有什么危害

什么是濕熱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于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并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很常見。

濕熱怎么調理
1、精神調理
濕熱體質的人情緒長于陰虛者相近。性情較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常心煩易怒。截至七情過極,舒緩情志,心態穩定。
2、刮痧拔罐調理
體內有濕熱的患者就醫的時候,很多醫生都會建議患者去刮痧拔罐,刮痧拔罐都有祛濕的功效,如果你是初次刮痧拔罐,要讓醫師來操作,避免出現不必要麻煩。
3、保持大便通暢
體內有濕熱的患者也往往容易便秘,排便的時候也會感覺排不干凈,想要祛濕熱,不管有沒有便意,每天都要定時的去衛生間,最好是早餐后,時間久了就可以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如果便秘也可多喝桑葚火麻茶幫助改善,很溫和。
4、起居調理
濕熱體質以濕熱內蘊為主特征,平常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長期熬夜,或者過度疲勞。要保持二便通暢,防止濕熱郁聚。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皮膚病變。居室環境宜通風情節,清爽舒服。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煙限制酒。
5、運動調理
濕熱體質是以清濁內蘊、陽氣偏盛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可以消耗體內多余的熱量,排泄多余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可以將力量聯系和中長跑結合進行鍛煉。
6、飲食調理
多吃可以健脾去濕、清火,或者具有舒肝利膽功效、的食物,以清淡飲食為宜。像冬瓜,苦瓜,綠豆,薏米等等都是非常適合濕熱體質人群使用的食物。在夏季可將食材烹飪成粥湯,既容易消化,還能補充體液。濕熱體質的人還適合多吃有滋陰功效的食物,比如綠豆,絲瓜,枸杞等等。

濕熱有什么危害
1、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
脾胃濕熱一般是因為外邪入侵導致的,所以在某一方面,它會影響到我們的消化功能,像這個時候,通常我們的大小便都會呈現不暢的狀態,大便呈現流質狀,或者是排泄不暢的狀態。當然這個時候也是一種信號,代表著我們的脾胃現在是處于不適的狀態,是需要及時的調理的。
2、身體易疲倦
脾胃是我們身體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脾胃不適的話,身體吃下去的時候就不會及時的消化,該吸收的營養也不能及時的吸收。而且如果這段時間的飲食都是吃一些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的話,胃酸不能及時的把他消化,身體的營養不能及時的跟上,就會導致身體的能力等出現問題,身體出現易疲倦的狀態。
3、影響睡眠
食物一直在胃等器官上堆積的話,勢必是會睡眠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如果睡眠不好的話,身體不能及時的排毒,那身體的毒素也會越積越多,這樣對身體的傷害也是越來越大的。如果長時間的睡眠不好的話,微循環、消化等方面都會出現問題。如果因為脾胃不適導致的睡眠問題,建議先好好的調理脾胃,這樣才能實現良性循環。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