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線菌病多為起病緩慢,開始表現為低熱或不規則發熱、咳嗽,咳出少量黏液痰,痰中帶血、貧血、消瘦。隨著病變的進展,肺部形成多發性膿腫時,則癥狀加重,可出現高熱、劇烈咳嗽、咳大量黏液膿性痰,且痰中帶血或大咯血,伴乏力、盜汗、貧血及體重減輕。那么,肺放線菌病的發病原因是什么?肺放線菌病需要做什么檢查?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肺放線菌病的發病原因是什么
2、肺放線菌病需要做什么檢查
3、肺放線菌病怎么治療

肺放線菌病的發病原因是什么
1、免疫力下降
放線菌常寄生于人體口腔黏膜,牙齦,扁桃體,結腸等處,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可因口腔分泌物吸入而侵入呼吸道,首先在支氣管內引起病變,再侵入肺實質,亦可由于食管病變向縱隔蔓延,或腹部感染穿過膈肌波及胸膜和肺,在肺部引起化膿性肺炎 ,并經葉間隙,胸膜侵犯胸壁,肋骨,形成竇道,也可侵入血循環,引起全身播散。
2、發病原因
放線菌屬原核生物,具有細菌的特征,其增殖不是孢子形成或絲狀芽生,而是通過細菌分裂復制,絕大多數為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因此在無氧環境中生長最好,在組織內生長則緊密聚集在一起,肉眼可見,稱為顆粒,以色列放線菌是最常見病原菌,其他如賴氏放線菌,粘放線菌等也可致病。
3、發病機制
本病的病理特征是多發性膿腫 ,瘺管,肉芽增生和纖維性變,病原菌入侵后,在組織內最先引起白細胞浸潤,形成多發性小膿腫,膿腫穿破形成多個竇道,在膿液和竇道分泌物中可以見到硫黃顆粒,病變晚期,慢性肉芽組織增生,病變鄰近組織纖維性變,病變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膿胸,并可穿破胸壁形成瘺管,本病特點為破壞和增生同時進行,在病變結疤痊愈的同時,仍可向周圍組織擴展。

肺放線菌病需要做什么檢查
1、痰培養
可以初步篩查病菌的存在與否,但是由于放線菌需厭氧環境培養,培養前使用抗生素及其他細菌的過度生長,導致痰培養及痰涂片的病原菌檢出陽性率很低。
2、胸部CT
肺放線菌病典型CT表現為:慢性節段性肺部實變影、周圍組織強化、鄰近胸膜增厚、縱隔及肺門淋巴結腫大,但是單純從影像學檢查時常誤診為其他疾病。
3、纖維支氣管鏡活組織檢查、經皮肺穿刺活檢術
纖維支氣管鏡活組織檢查、經皮肺穿刺活檢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最常用的診斷肺放線菌病的手段。有文獻報道,約65%的病例經支氣管鏡檢查可確診。

肺放線菌病怎么治療
1、藥物治療
青霉素
疾病早期,靜脈給予大劑量的青霉素(以促進膿腫和感染組織中的藥物滲透)已被公認是治療的首選方案。
頭孢菌素
如果青霉素無效,可改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放線菌通常與其他機會性細菌協同發生,最顯著的是革蘭陽性球菌。當單純β-內酰胺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加用紅霉素。
四環素類抗生素
對于孕婦和青霉素過敏的患者,四環素是最佳選擇。
2、其他治療
高壓氧療
高壓氧療可用作肺放線菌病常規治療的輔助手段。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