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專家王亞平:預防慢性腎病發生腎衰竭,應在早期控制病情進展

慢性腎臟病是指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包括各種腎小球腎炎、腎小管損傷、腎血管的病變等。臨床分為5期,不同階段其臨床表現不同。在3期之前,患者多數無任何癥狀,有的人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輕度不適;少數人可有食欲減退、代謝性酸中毒及輕度貧血。
但是該病發展到3期以后,就進入了腎衰竭期,不僅癥狀更明顯,而且腎臟損害也較嚴重。很多患者在發現癥狀后才去就醫檢查,往往已經是3期,且出現腎衰竭。有的患者感到疑惑,“剛發現就來看病了,怎么會這樣?”

王亞平 教授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下午,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腎臟病科主任王亞平教授,在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專家門診說,慢性腎衰竭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是各種病因引起腎臟損害發展階段。如果在發病早期不進行治療,可能會進行性惡化而發展到終末期。如果腎功能減退到接近正常10%~15%,會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綜合癥狀,就是尿毒癥。
王亞平教授提醒:慢性腎病進入腎衰竭期以后,如果不進行有效規范治療,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到尿毒癥。而且有可出現高血壓、心衰、嚴重高鉀血癥、酸堿平衡紊亂、消化道癥狀、貧血、礦物質骨代謝異常、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等這癥狀,還可能發生多器官并發癥,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慢性腎衰竭早期有哪些癥狀
據王亞平教授介紹,慢性腎衰竭作為腎病的發展一個階段的狀態,臨床上分為四期,包括:腎功能不全代償期、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腎功能衰竭期、腎功能衰竭終末期。病變早期可無癥狀,或者僅有原發病癥狀。每個階段的病情輕重不同,癥狀表現也有不同,早期腎損害程度輕微,及時治療可延緩進展,保住腎功能。
1、困倦、乏力。因能引起困倦、乏力的原因較多,如勞累,患者發病早期最容易被忽視。特別是一些事業正拼搏的人,熬夜、加班、飲酒等是常事,大多因工作緊張和勞累引起不適。有的人稍休息后癥狀好轉,不會想到會是腎病。
2、面色泛黃。腎病可引起貧血而出現面黃現象,由于這種現象的發生和發展比較緩慢,在一定時間內沒有明顯的反差,無法對照識別,也就不會引起注意。

3、浮腫。比較易覺察的癥狀。由于腎臟不能清除體內多余的水分而導致液體滯留在組織間隙,早期僅為踝部及眼瞼部浮腫,休息后消失。如果出現持續性或全身性浮腫,則表明病情已較嚴重。
4、尿量改變。由于腎臟濾過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隨病程進展尿量會逐漸減少。即便是尿量正常,由于尿液所排出的毒素減少,也會使廢物不能完全排出體外。但尿量可能受飲食與飲水影響,通常不能完全說明腎臟功能的狀況。
5、血尿。一般患者在早期會有血尿,有的顏色較深,有的顏色較淺。眼睛看到的血尿不能確定病情,需要做尿檢。血尿往往是間歇性的,發生一段時間后會停止。如果會反復多次發作,尿液有刺鼻氣味、有泡沫。就應及早就醫檢查腎功能。
6、腰痛。臨床發現,腎衰患者大約超過50%的患者會出現腰痛現象,這種現象也很容易被誤診腰傷或勞累。多數腎結石患者會有腰痛,有的人腰痛是腎臟腫瘤。多為腰部或上腹部鈍痛,偶有血凝塊往下排出發生劇烈絞痛。
7、高血壓。腎功能受損時體內會發生鈉和水的潴留,受損的腎臟會分泌一些升高血壓的物質。因此,患者早期會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有的人因高血壓及凝血機制差,可能會鼻子或齒齦出血。
哪些癥狀提示患者已經到了腎衰竭終末期?
腎衰竭達到尿毒癥,即是終末期,是腎臟已經受到了嚴重損害,腎小球的濾過率每分鐘會下降15毫升以下,腎單位會減少90%,僅剩10%,全身會出現多個臟器功能衰竭,嚴重失衡以及胃腸道癥狀。最常見的癥狀有煩躁不安,失眠多夢、血壓突然升高,心慌意亂,胸口悶痛,呼吸變得困難,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抽搐、貧血或者昏迷等。在尿毒癥期會并發多種疾病,比如高血壓癥、低鈣高磷血癥等,表現為:
1、泌尿系統。腎衰竭早期、中期或晚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泡沫尿,排尿次數增多且排尿量少。因為患者腎臟體積縮小,再加上尿頻,從而引起口干舌燥,使得身體處于半脫水或脫水狀態。末期腎臟受損嚴重,可能出現無尿。

2、皮膚骨骼系統。腎病發展到腎衰竭階段可影響鈣和磷等無機鹽代謝,打破其平衡性,進而影響骨骼健康,誘發骨質疏松和骨折。患者在末期腎功能已經完全喪失,體內會堆積太多毒素,進而引起皮膚干燥或瘙癢,藥物不能緩解。
3、造血系統。腎臟的基本功能是過濾血液中的毒素,分泌大量促紅素刺激骨髓生成大量紅細胞。腎功能衰竭會影響紅細胞生成,從而導致腎性貧血。末期可出現嚴重貧血及并發癥。
4、消化系統。多數患者會伴有口渴口干,極度厭吃肉類食物,不明原因惡心嘔吐或頻繁腹瀉,也有部分患者伴有反復的口腔黏膜糜爛,甚至會鼻子出血、消化道出血或胃腸道穿孔。有的患者身體發出難聞的氣味,口臭明顯加重。
5、心血管系統。50%以上的腎衰竭患者伴有高血壓,由于身體中毒素代謝發生異常,進而抑制心肌細胞舒張和收縮能力,導致心力衰竭或心包炎。心臟并發癥發病率高,發生猝死風險高。
6、神經系統。多數患者早期出現頭痛頭暈、全身無力、記憶力減退。病情到了中晚期會出現嗜睡、全身痛苦和神志模糊。有的患者出現不由控制的流口水和臉部僵硬,甚至會出現暈厥和抽搐。
腎衰竭患者一定要做透析嗎?早中期可保守治療
有一位患者在門診檢查發現已經發生腎衰竭,聽別人說腎衰竭要做透析,需要花很多錢,心理壓力很大,問:“腎衰竭必須做透析嗎?”
王亞平教授解釋稱,目前透析治療是搶救腎衰竭最有效的措施,透析療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既有利于原發病的治療和康復,又能減少急性腎功能衰竭并發癥的發生。如果患者用藥物控制效果不明顯,多數醫生會建議盡早做透析。

但透析也不是越早做越好。做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通常要具備這些條件:一是血清尿素大于28.56毫摩/升,血清肌酐超過530.4微摩/升,血鉀超過6.5毫摩/升或心電圖有高鉀的表現,二氧化碳結合力小于12毫摩/升;二是臨床上有明顯的尿毒癥癥狀,少尿超過2-3天,頻繁嘔吐,或有精神癥狀者;三是腎衰竭患者有明顯的水、鈉潴留表現。
因慢性腎衰目前尚無特效的療法,多數治療方法是阻止病情進展,減慢惡化的速度。在患者病情惡化時,要盡快盡早采取血液透析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在透析時,也要積極修復腎功能,多采用中醫干預療法。但透析不是唯一的治療方法,患者也可以選擇腎移植。早期、中期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主要采取保守療法,其目的為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緩解癥狀并改善病人的一般狀態。
中西醫結合療法對延緩慢性腎衰的進展作用明確。中醫專家辨證論治配成方劑,加上西藥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延緩慢性腎衰的發展效果效果顯著。用于早中期慢性腎衰治療,可以延緩病情進一步惡化,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專家介紹]
王亞平,女,主任醫師,教授。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病疑難會診中心知名專家。原陸軍總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腎臟病診斷治療中心主任,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腎臟病科主任。曾兼任全軍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血液凈化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從事腎臟病工作40余年,對各類腎臟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獲軍隊科技進步和醫療成果獎共20余項,其中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四等獎11項。在各級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100余篇,承擔各類課題10余項。榮立三等功6次,多次評為醫療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
專業擅長:在中西醫結合診斷和治療各種腎臟疾病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尤其是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慢性腎功能衰竭、藥物相關性腎損害等原因所致腎臟疑難病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近年來,對腎病的早防早治、延緩尿毒癥患者進入透析治療,以及對血液透析并發癥的規范化管理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每周一下午專家門診,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
(約3120字)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