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為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病變主要涉及直腸、結腸黏膜和黏膜下層。臨床表現為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可有全身臨床癥狀。患者病情輕重不等,多呈反復發作的慢性病程。那么,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區別?為什么會患潰瘍性結腸炎?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區別
2、為什么會患潰瘍性結腸炎
3、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不要吃什么

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區別
可能很多朋友不了解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總覺的不都是結腸炎嗎,其實它們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結腸炎的引起是有多種原因的,寄生蟲、病菌、真菌、病毒等等。而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的原因不是很明確,有的是遺傳,有的是環境因素導致的,亦或者是自身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導致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知道病情后,積極的配合治療。
結腸炎的癥狀是身體不舒服,出現大便異常的現象。而潰瘍性結腸炎會有腹痛,以及腹瀉的情況發生,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腹瀉和便秘的兩種情況,畢竟潰瘍性結腸炎屬于免疫系統的疾病,治療是比較麻煩的。而結腸炎就很好治療,因為兩種疾病從本質上就是不同的。
潰瘍性結腸炎在早期的時候會有水腫、出血的癥狀,慢慢會出現不規則的潰瘍,這種疾病的發生患者是很痛苦的。而結腸炎,我們會觀察到腸段粘膜的充血,有的人會出現粘膜粗糙的癥狀,結腸炎是很好治療的,不用擔心。
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不一樣,身體上出現的癥狀也是不一樣的,就連腹痛的情況也不相同,所以說他們兩個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因此在發現自己的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一定不能夠抱著僥幸的心理,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治療,這樣是對自己以及家人一個很好的負責。

為什么會患潰瘍性結腸炎
1、應激和心理因素
應激和心理因素在潰瘍性結腸炎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2、遺傳因素
家族遺傳是非常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西方國家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陽性家族史者達5%~18%,而我國有家族史者罕見(僅約1.48%)。
3、腸道感染
腸道感染的機制可能與抗菌藥物相同,即通過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而損傷腸黏膜。國內外研究均證實腸道感染可增加潰瘍性結腸炎近、遠期的發生風險。
4、非甾體類抗炎藥
非甾體類抗炎藥可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腸道通透性,從而損傷腸黏膜,被認為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危險因素。建議避免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以免引起其他器官系統的不良反應。
5、基因易感性
具有某些基因或基因組的人群,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的可能性較大。迄今已發現多個基因及基因組與其相關,其中關系最為密切的是HLA基因M91。但目前認為潰瘍性結腸炎不是遺傳性疾病。
6、抗菌藥物
生理狀態下,腸道菌群的組成處于相對平衡狀態,與腸道的代謝、營養、免疫功能關系密切,并能抵御外來微生物入侵。長期使用抗菌藥物可改變腸道菌群組成,進而損傷腸黏膜。因此,抗菌藥物被視為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不要吃什么
1、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對胃腸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蔥。也不要食用過冷、過熱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飲和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食物。
2、不宜吃油膩食物
潰瘍性結腸炎的腹瀉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嚴重者伴有脂肪瀉。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應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調方法。對伴有脂肪瀉者,可采用中鏈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瀉時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調各種菜肴應盡量少油,并經常采用蒸、煮、燜、氽、燉、水滑等方法。
3、忌選粗纖維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
因為大量的粗纖維食物會刺激腸道,并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對原本就營養不良的患者而言更會加重病情。所以,應盡量限制食物纖維,如韭菜、芹菜、白薯、蘿卜、粗雜糧、干豆類等。疾病活動期應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塊肉烹調,要經常用碎肉、肉盯肉絲、肉末和蒸蛋羹、煮雞蛋等形式。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