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脫肛,很多人并不是那么的了解,針對這種疾病,也是有些人不當作一回事。其實脫肛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嚴重的時候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脫肛的相關知識吧!
本文目錄
1、脫肛是怎樣的?
2、脫肛的原因是什么
3、脫肛和痔瘡的區別

脫肛是怎樣的?
脫肛又名“截腸”又名,直腸脫垂是指從肛門移除直腸粘膜或直腸的病癥。直腸壁部分向下移動,即直腸粘膜向下移動,稱為粘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整個直腸壁層稱為完全脫垂。如果下行的直腸壁在肛管的直腸腔內被稱為脫垂。當它向下移動到肛門時,它被稱為外部脫垂。它是由氣虛的抑郁或老人和兒童的濕熱下注引起的。
脫肛時,只有當糞便脫垂才能自行縮回。如果長時間生病,它會長時間起飛,需要用手回到走路、疲倦、咳嗽、施力等,肛門腫脹和不適。局部紫紅色、腫脹和疼痛,甚至潰瘍。用益母草浸泡治療直腸脫垂,然后專家提醒,直腸脫垂不會自我修復,及時到專業醫院檢查治療是關鍵。

脫肛的原因是什么
對于現代醫學來說,脫肛學名直腸脫垂。直腸脫垂也就是“脫肛”的病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理由。一般造成脫肛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直腸脫垂可能是由于解剖因素導致的。一些發育不良的幼兒、營養不良和年老衰弱的患者,由于身體原因,容易出現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導致直腸脫垂。
其次,年小者得病幾率高。幼齡兒童的骶骨彎曲度小、過直,或者經過手術、外傷等因素都可能削弱直腸周圍組織對直腸的固定作用,導致尷尬后果。
最后,腹壓增加。人體腹內壓力有一個均衡值,在便秘、腹瀉、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難、多次分娩等因素的影響下,人體的腹壓升高,導致壓力推動直腸向下脫出。
脫肛患者應該知道,身患脫肛疾病不能靠身體自愈,而且只能是越“挨”病情越重,必須認識脫肛的危害,及時治療脫肛疾病。

脫肛和痔瘡的區別
首先是痔瘡和脫肛癥狀上的區別。患有痔瘡的人,肛門周圍會有一個小肉團,在平常時,這個小肉團不疼,但如果遇到大便干燥的情況時,就會造成小肉團出血,當然也有內痔這種情況。而脫肛則是直腸從肛門脫出,病情較輕的人直腸脫出后可手動塞回,如果病情比較嚴重脫出的直腸則無法收回,引起患者腹瀉、出血的癥狀。
另外痔瘡和脫肛的形成原因也不同。造成脫肛的原因可能是先天發育不足,固定直腸的組織缺乏;女性分娩會造成直腸周圍組織松弛,在缺少固定的情況下,直腸容易脫出。痔瘡是因為人們久坐不動,沒有良好的排便習慣,長期便秘,長期使用蹲式馬桶,長期食用辛辣食物而造成的。
最后是發病人群不同。體虛的人容易出現脫肛的情況,比如兒童、老年人、產婦等。痔瘡的發病人群比較廣泛,幾乎所有人都有發生痔瘡的可能。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