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金燈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掛金燈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掛金燈可以用來藥用也可以用來食用,而且掛金燈的功效和作用是相當(dāng)全面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酸漿實(shí)(《本經(jīng)》),天泡草鈴兒(《衛(wèi)生雜興》),金燈籠、天燈籠(汪連仕《采藥書》),燈籠果(《鐵嶺縣志》),天泡果(《貴州民間方藥集》),包鈴子(《安徽藥材》),端漿果、野胡椒(《江蘇植藥志》),錦燈籠(《山西中藥志》),鬼燈籠(《浙江民間草藥》),水辣子、漿水罐、勒馬回(《陜西中藥志》)。
【來源】為茄科植物 酸漿 的 宿萼 或 帶有成熟果實(shí)的宿萼 。秋季果實(shí)成熟、宿萼呈紅色或紅黃色時摘下,去掉果實(shí)或連同果實(shí)一起曬干。
【生境分布】主產(chǎn)于吉林、河北、新疆、山東等地。此外,黑龍江、遼寧、山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亦產(chǎn)。
【性狀】干燥的宿萼,呈三角形燈籠狀,多壓扁。基部略平截而內(nèi)凹,中央著生細(xì)長的果柄,萼邊緣2~4裂,常皺縮。將萼片全部展開,直徑4~6厘米,橙黃色至橙紅色,略有光澤,革質(zhì),薄而柔韌,具細(xì)密的網(wǎng)狀脈,中空,或留有橙紅色果實(shí)1枚。果實(shí)長約2厘米,寬約1厘米,果皮皺縮,內(nèi)含多數(shù)種子。氣特異,萼味苦,果味甘微酸。以個大、整齊、色紅、潔凈、不帶果柄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含類胡蘿卜素成分酸漿果紅素。
【性味】酸,寒。
【歸經(jīng)】①《陜西中藥志》:"入肝、脾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治骨蒸勞熱,咳嗽,咽喉腫痛,黃疸,水腫,天泡濕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吹喉。
【注意】①《陜西中藥志》:"虛泄瀉者忌用。"
【附方】①治百日咳:酸漿果實(shí),瓦上燒存性。每服一分,白砂糖送下。(《江西中醫(yī)藥》(3):22,1953)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掛金燈,我們知道掛金燈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掛金燈作為一種調(diào)理身體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