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痰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說到理痰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理痰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生芡實30克 清半夏12克 黑脂麻(炒,搗)9克 柏子仁(炒,搗)6克 生杭芍6克 陳皮6克 茯苓片6克
【功能主治】治痰涎郁塞胸膈,滿悶短氣;或潰于肺中,喘促咳逆;停于心下,驚悸不寐,滯于胃口,脹滿噦呃;溢于經(jīng)絡(luò),肢體麻木或偏枯;留著于關(guān)節(jié)筋骨,俯仰不利,牽引作疼,隨逆氣肝火上升,眩暈不能坐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半夏為君,以降沖胃之逆;重用芡實,以收斂沖氣,更以收斂腎氣,而厚其閉藏之力;脂麻、柏子仁,潤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實補腎;芍藥、茯苓,一滋陰以利小便,一淡滲以利小便;陳皮佐半夏以降逆氣,并以行芡實、脂麻、柏子仁之滯膩。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生芡實1兩,清半夏4錢,黑脂麻(炒,搗)3錢,柏子仁(炒,搗)2錢,生杭芍2錢,陳皮2錢,茯苓片2錢。
【功能主治】痰涎郁塞胸膈,滿悶短氣,或漬于肺中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為驚悸不寐,滯于胃口為脹滿噦呃,滿于經(jīng)絡(luò)為肢體麻木或偏枯,留于關(guān)節(jié)、著于筋骨為俯仰不利、牽引作疼;隨逆氣肝火上升為眩暈不能坐立。
【各家論述】方以半夏為君,以降沖胃之逆;即重用芡實,以收斂沖氣,更以收斂腎氣,而厚其閉藏之力;用脂麻、柏實者,潤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實補腎也;用芍藥、茯苓者,一滋陰以利小便,一淡滲以利小便也;用陳皮者,非借其化痰之力,實借其行氣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氣,并以行芡實、脂麻、柏實之滯膩也。
【臨床應(yīng)用】1.痰飲:一婦人,年四十余,上盛下虛,痰涎壅滯,飲食減少,動則作喘,他醫(yī)用二陳湯加減治之,三年,病轉(zhuǎn)增劇。后延友人毛仙閣診視,投以此湯,數(shù)劑病愈強半,又將芡實減去四錢,加生山藥五錢,連服二十余劑,痰盡消,諸病皆愈。至今數(shù)年,未嘗反復。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看完了本文對理痰湯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會去應(yīng)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