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族民俗 東鄉族的吃平伙是一種什么風俗
東鄉族古老的傳統習俗,吃平伙
現代文明里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人們缺少了必要的交流,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分外覺得孤獨。然而在依舊偏遠的山區,那里的經濟發展緩慢,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古樸的文化,流傳著一些引人入勝的習俗。那么,你想知道東鄉族的舊習俗嗎?
在東鄉族聚居的地區,一種古樸的食俗叫“吃平伙”,這是東鄉等幾個民族人民非常喜歡的聚餐形式。每當夏秋季節,草長羊肥,若干知己相約,選好東家,買來羯羊吃平伙,這是十分愜意的一件事情。
在講究禮儀的東鄉族飲食文化中,“吃平伙”是東鄉族古老的傳統習俗,多在農閑季節或陰雨天。準確地說,“吃平伙”就是吃“東鄉全羊宴”,大家一起搭伙吃手抓。其中,平伙羊肉選料精細、制法獨特、味美別致,簡直可稱為羊肉中的極品。
東鄉族“吃平伙”的選羊講究
平伙羊肉在選羊上很有講究,一般選用羯羊。當羯羊羔出生后,主人精心喂養,不讓它上山跑洼。四、五個月后閹割,備上籠頭,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圍地活動,以草和精飼料喂養。一年后體壯膘肥,并且肥瘦適當,肉嫩絲細,品質極佳,沒有膻腥味,營養格外豐富。
東鄉族“吃平伙”的烹飪方法
平伙羊肉吃法及操作烹飪也很別致。首先要定股份,然后把羊拉到東家院里,由阿訇宰后倒掛在樹上剝皮清理內臟,取出羊肝,切成小塊,用清油蔥花爆炒,凡定上股份的每人必須嘗上羊肝子,這叫做前頭的肝子比后頭的肉香。然后,整羊囫圇下鍋,強火攻煮。
同時把羊心、肺、肥腸和脖子上的瘦肉洗凈剁碎,和上羊油、清油、蔥花,配上調料做成發子盛到碗里,放到肉鍋用蒸籠蒸熟。取出發子后,在滾沸的肉鍋里下佐料,一般為花椒、胡椒、姜片、食鹽、蒜苗、紅辣椒等。這時,東家端來油香,炕子饃,擺到桌上,在發子碗里舀上一勺滾燙的肉湯讓食客們品嘗。
東鄉族“吃平伙”中蘊含的深意
平伙也有“平火”之意。每當村民不合、買賣糾紛,或莊稼、或鄰里、或兄弟叔侄產生了矛盾,有了糾閡,幾經中間人說和后相互見面說:“色蘭”諒解,有“若要氣散,共吃一頓飯,若要好,一頓平伙了”的說法習俗。吃了平伙羊肉后,怨氣疙瘩定會云消霧散,雙方拿手言和,重歸于好。
在東鄉族“吃平伙”的過程中,鍋里的羊肉、碗里的發子、炕桌上的油香在整個庭院里飄馨溢香,大有其樂陶陶、不知我何的神韻。吃平伙這種古老的食俗一直被東鄉族人津津樂道、樂此不疲著,其味、其情、其景確實是別具魅力。
試想,在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高原夏秋季節,知己相約,圍坐在農家土炕上一邊品嘗美味佳肴,一邊神聊,醇香飄溢、笑聲不斷,這種濃郁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風情是多么美好啊。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處都有東鄉人的“手抓”餐館,“吃平伙”也轉到了餐館里,使這種傳統習俗增加了鮮明的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