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文化 > 正文

毛南族花竹帽的傳說 毛南族的文化

2016-06-05 22:02:1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廣西環江縣毛難族花竹帽,是供毛難族婦女當雨具用的一種精美的手工藝品。毛難族稱花竹帽為“頂卡花”,即在帽底編織花紋的意思。該花竹帽是

廣西環江縣毛難族花竹帽,是供毛難族婦女當雨具用的一種精美的手工藝品。毛難族稱花竹帽為“頂卡花”,即在帽底編織花紋的意思。該花竹帽是用當地盛產的金竹和墨竹篾子編織而成的。工藝精致,花紋美觀,帽形大方,結實耐用。

很久以前有個漢族青年,是個編織能手,他走到哪就用哪的竹子編織竹器賣,以此糊口度日。一天,他來到長滿金竹和墨竹的毛難山鄉,看見這么多好竹子,喜出望外,砍了些竹子,連夜編成一頂花竹帽。第二天,他高興地戴著它上山繼續砍竹。當時在山上還有個毛難族姑娘正在砍竹,也是個編織能手。一會,天突然下起雨來。小伙子毫不猶豫地把花竹帽遞給姑娘戴著擋雨。姑娘不好意思一個人戴,就與小伙子一塊戴。雨停后,姑娘突然發現帽底編有精美的花紋,驚喜地說道:“多美的頂卡花!”后來,兩人結為夫婦。在漢族青年幫助下,那位毛難族婦女把“頂卡花”編得更加精美了。從此,頂卡花就在毛難山鄉流傳開來。毛難族婦女把花竹帽看成是美好幸福的象征。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政府招待所,18歲的毛南族女服務員譚珍把自己剛剛編織了不到一半的毛南族花竹帽拿到記者面前。與展柜里的花竹帽比起來,她的作品只能勉強“過關”。

2005年3月,譚珍在縣里面組織的培訓班上學習這門手藝?!皵鄶嗬m續地編這半頂帽子已經花了兩個月,技術差得遠,”譚珍羞澀地說。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北部與貴州交界一帶,是我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近7萬毛南族同胞中有大約5萬聚居在這里。由于歷史的變遷和毛南族善于融入外來文化的特性,毛南族的建筑、服裝、工藝和風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都處于消失的邊緣,目前正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精心保護中小心地傳承。

作為毛南族象征的花竹帽,是用竹子作材料手工編織的一種外形類似斗笠的帽子,工藝復雜。在有30多萬人口的環江縣,75歲高齡的毛南族老人譚順美目前是花竹帽編織工藝唯一的傳人。

順美生活在環江縣下南鄉古周村。據譚順美介紹,在他小時候,村里很多人以編織為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他身邊會編花竹帽的人越來越少,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古周村花竹帽編織藝人相繼去世。歲月滄桑,編帽技術轉眼間已成了譚順美的“獨門絕技”。

“要不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偶然發現了譚順美老人,花竹帽的編竹工藝也許就真的失傳了,”環江縣縣委書記韋勝紅說。

從1998年開始,環江縣政府劃撥行政經費開辦培訓班,每期組織十幾名心靈手巧的毛南族姑娘跟譚順美學藝。但是由于工藝難度大,耗費時間長,又見不到眼前的經濟效益,縣里只能靠發工資吸引到一些學員。2005年初農閑時,環江縣政府舉辦了3期培訓班。在譚順美的精心指導下,又有幾十名姑娘初步掌握了花竹帽的編織方法,但是都談不上“學成”。

“花竹帽是毛南‘族寶’,由它衍生的花竹帽歌舞等花竹帽文化是毛南族文化的精髓,我們只希望能有幾個人掌握這門手藝,使‘族寶’能夠流傳,讓花竹帽編織手工藝獲得新生,”環江縣委宣傳部長翟紅玲說。

與花竹帽工藝比起來,毛南族儺戲面具的命運令人欣慰。這枝一度面臨失傳的民間藝術奇葩,如今經過毛南藝人的努力又重放異彩。

原始古樸、風格獨特的儺戲是毛南族的民間傳統舞蹈,表演過程中始終戴著被稱為儺面的木制面具。用優質木塊雕琢而成的毛南儺面一般30公分高,20公分寬,共有文、武、善、兇四大類72種面相,性格、神態各有其特點,靠毛南族藝人在民族口頭文學的基礎上依據個人想象創作。

隨著木面雕刻藝人相繼謝世,這門工藝曾經遭遇嚴重斷層。幸運的是,毛南族老人譚信慈懷著對毛南儺戲的敬意和對木雕藝術的癡情,經過近20年的研習和奮斗終于獲得成功。他雕刻出來的儺戲面具,文官清秀,武將威猛,繪上油彩栩栩如生。

據環江縣委工作人員盧杰介紹,環江縣目前有一小批掌握儺面制作技術的藝人,但是像譚信慈一樣技藝精湛的,只有兩三位。

通過當地政府牽線搭橋,很多人慕名來環江和譚信慈老人簽下了儺戲面具訂單,環江縣也計劃把這項民族工藝品作為旅游產品進行規模開發?!跋M袌錾系暮娩N路能夠吸引毛南族的一些年輕人主動來傳承這門技藝,”環江縣民族局一位負責人說。

相對于民族手工藝的繼承,毛南族建筑和風俗等遺產的保護難度更大。花竹帽編織工藝傳人譚順美老人居住的下南鄉是毛南族的發源地,也是毛南族風情保存得相對完好的地方,至今留有全縣僅存的三幢毛南族“干欄”式民居。

“我們已經給當地群眾講清了保護民居的道理,建議他們不要破壞這幾幢房子,也不要在小橋流水式的山村里蓋起高高的磚瓦房,但是這些地方畢竟不是文物保護單位,”環江縣縣委書記韋勝紅說。

毛南族有自已的語言,但是沒有本民族文字。由于長期與漢、壯族人民交往,幾乎所有毛南族人都通曉漢語。據介紹,毛南族人非常善于吸納外民族文化,并且熱愛學習,有晨讀的習慣。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毛南族是大學生最多的民族之一。當年毛南山村里如果有年輕人考上大學,但是因為家境貧寒讀不起,全村人都會主動出錢幫助,”環江縣民族局長譚鋒說。毛南族文化嬗變速度之快的原因由此可見一斑。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原本計劃到位于環江縣城的毛南族文化博物館參觀,但是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說,1996年建成的這座博物館已經于今年上半年開始閉門謝客,因為幾乎沒有人來參觀。

據環江縣思恩鎮的鄉親們介紹,毛南族的民間風俗目前也只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尚存,只能在偏遠的農村才能見到。農歷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是毛南族特有的節日,但是由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鄉,參加這些節日的毛南族人一年比一年少。針對瀕臨消失的毛南族儺面戲,環江縣政府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拍攝和錄音等搶救性記錄工作。

“依托旅游等產業,尋找保護毛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帶動經濟發展的契合點,是政府的責任。我們在呵護毛南族文化的同時,鼓勵更多的毛南族同胞走向外面的世界,最終帶領鄉親們走向富裕,走向新生活,”韋勝紅說。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国产精品李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18禁 |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 国自产拍 高清精品| 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xxx| 国产精品臀控福利在线观看 |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A∨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网| 97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美国发布站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九九AV免费精品|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久久996热精品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