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風俗 瑤族有著什么樣的喪葬習俗和方式
1、葬式
第一種是一次性土葬。即葬后不再遷墳,這在部分勉瑤、金門瑤、八排瑤、布努瑤和平地瑤中都比 較普遍,墳土為窩頭形和長方形兩種,一般不為死者樹碑立傳。
第二種是先行土葬,三年后拾骨放入金壇,再移至干燥向陽的石巖里安放,不加土埋。也有的請地 理先生看好風水,再將金壇進行土葬的。這在廣西來賓、宜山等縣的勉瑤中比較盛行。
第三種是露天停棺葬。這在廣西金秀瑤山的花蘭瑤中盛行。把死者放入棺內,抬至山野露天停放, 棺下墊上兩根木頭或石頭,棺上搭個簡單的茅棚以遮雨、擋陽光。待三年后再把尸骨放金壇轉為土葬。
第四種是巖洞葬。主要在廣西南丹縣白褲瑤地區。即把死者的尸體放入棺材送至巖洞停放,不加土 埋。有的一個巖洞停放好幾副棺材,這種葬俗,與他們所居住的地理環境有關。
第五種是先火化,后土葬。這是廣西金秀拉珈瑤地區的一種葬俗。即人去世后,把死者放入棺內, 為死者舉行打道場儀式,然后將死者的棺材架于干柴之上,撬開棺蓋,往棺內點火焚化。再將骨灰放入 金壇,移至墳地進行土葬。
第六種是林中掛葬。如廣西金用拉珈瑤的嬰兒不幸死亡時,即把亡嬰用布裹好裝入竹籃或竹筐里, 掛于樹上,意思是讓其脫胎換骨,重轉人世。
2、葬禮
瑤族各地葬禮是不盡相同的。廣東連南瑤族流行出殯坐靈椅的獨特葬禮。當死者剛告別人間后,其 子女立即為死者理發、洗澡、換新衣,把死者移到靈椅上就坐,并用稻谷草繩把死者綁好,安放于廳堂 旁,由道公做法事,讓孝男孝女憑吊一天一夜。
出殯時,在靈椅兩旁捆上兩根長竹杠,在靈椅上還捆一 把張開的大油紙傘為死者遮太陽。由4人或6人抬著死者去墳地。舉行葬禮后的三天內,每天早上由死者 的子女或有關親屬前往墳頭為死者送飯,以示孝順。
廣西南丹縣白褲瑤古樸悲壯的葬禮也值得一提。當老人去世,就把鼓師請來,把村上的銅鼓、木鼓 集中起來將銅鼓掛在門外靈柩附近塔起的一根橫木上,木鼓則置于一旁。
周圍肅立死者親友和寨上的男 女老幼,觀看道公為死者擊鼓而舞。之后是砍牛致哀。大家在吃了每人一團糯飯和牛肉后,就為死者送 葬。送葬隊伍回主人家后,主人家便在院壩擺設長席,請送葬者就餐。長席是用芭蕉葉或長板擺成。以 筍殼做碗,以竹筒當杯,以木盆盛湯。大家圍長席,盤腿而坐。人數多的達數百人,少則也幾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