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總統李宗仁 為啥娶一位比他小48歲媳婦
在中國的歷史上,李宗仁絕對可圈可點,無論戰功,還是個人的政治抱負。他雄踞云南,敢于公開挑戰老蔣的權威,不懼權勢。1948年,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總統,之后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于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
在李宗仁的晚年,還曾娶過一位比他小48歲的婚姻。那么,這位妻子是誰,李宗仁為何娶了比自己小49歲的媳婦?
李宗仁沖破阻力回國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沖破重重困難,乘坐飛機從美國來到北京,在機場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彭真等領導和祖國人民的熱烈歡迎。新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令郭德潔激動不已,她想再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但回國后不到半年,她就病逝在醫院。不過,她是帶著欣慰而去的,臨走前,丈夫在她身邊守護著,并且她是躺在祖國的土地上去的。1966年3月21日凌晨,郭德潔女士在北京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郭德潔原名郭儒仙。德潔是結婚時李宗仁先生給取的名字。1906年出生在廣西桂平縣縣城,其父郭六是當地很有名的泥瓦匠,為人忠厚老實,手藝很好,帶領一群建筑工人,每天都有人請他去做工。因此,雖然郭家人口眾多,家境倒還可以,1924年舉行了婚禮,與李宗仁結為伉儷。
李宗仁出生于1891年,郭德潔出生于1906,兩人相差15歲。婚后不久,郭德潔已在南寧任國民黨廣西省黨部監察委員,并由黨部推選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廣西婦女工作隊”隊長,跟隨李宗仁出征參加北伐。她天生麗質,身著戎裝,腳蹬長靴,騎著駿馬,率領女子工作隊向北進軍。出征那天,桂平城內萬人空巷,男女老少爭睹郭德潔戎裝加身的英姿。
北伐期間,李宗仁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可謂是所向披靡,戰功彪炳,而那穿梭于槍林彈雨之中的“芙蓉小隊”,則尤使三軍平添顏色。
發妻去世不到四月,李宗仁續弦
郭德潔去世后,剛剛從海外高高興興歸來的李宗仁先生的情緒十分低落;為了幫助李宗仁先生從痛苦中走出來, 國家對李宗仁先生的晚年生活十分關心,為他物色了60多位女士;當這些女士的資料和照片放到李先生面前時,都一一被李先生婉言謝絕;然而年輕貌美的胡友松女士卻被李宗仁先生一眼看中;此時,李宗仁先生最擔心的是自己已經年過古稀,而胡友松還是一位風華正茂的未婚女性,李宗仁知道這樁婚姻成功與否的關鍵在胡友松。
胡友松出生于1939年,李宗仁出生于1891年,兩人相差48歲。結婚那年,胡友松剛27歲。
李宗仁先生萬萬沒有想到,胡友松會同意這樁婚事。因為胡友松對這位中國歷史上的風云人物、愛國將軍早已敬佩不已。加之她長期在原單位受壓抑,為了擺脫這種困境,胡友松欣然答應了李宗仁先生的要求。
在中央有關部門的安排下,1966年7月的一天,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李宗仁先生的官邸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結婚儀式,從此這對紅顏少女和白發將軍終于走到一起了。
胡友松在北京復興醫院當護士,她不僅人長得漂亮,氣質好,而且正好從事的是醫護工作,最符合照顧李宗仁的條件。
而兩人結婚的時候,距離郭德潔去世,還不到4個月。
胡友松不知道親爸爸是誰
胡友松,原名胡若梅,這是母親胡蝶為她起的名字,意思是希望女兒如梅花般美麗堅強。由于是私生女,若梅從小就不知道父親是誰,也不曾問過。母親只是跟她說過:“誰要問你,你就說有媽媽,不要提爸爸。”
6歲時,小若梅因患濕疹(俗名黃皰疹)看醫生,醫生根據孩子的病情建議胡蝶最好將若梅送到北方去生活一段時間。此時,恰好軍閥張宗昌暴斃濟南火車站,他的姨太太沈文芝逃到南京當家庭教師,胡蝶便委托沈文芝將若梅帶到了北方。在小若梅的記憶里,沈文芝這位養母對她特兇,常常無緣無故地沖著她大發脾氣,拿她出氣,有時還不給小若梅飯吃。
1951年,已移居香港的胡蝶得知女兒的艱難處境后,便來到北京,準備將若梅接到香港,但沈文芝一口拒絕,無奈之下,胡蝶留下一只裝滿金銀首飾的手提箱給沈文芝,并囑咐她用這些東西換來的錢供若梅生活、上大學。然而,沈文芝很快將這滿滿一箱的財物揮霍掉了,到若梅中學畢業時,箱子已是空無一物了。
若梅中學畢業后,考入一所醫專就讀。醫專畢業后若梅便被分配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工作,后又調入北京復興醫院當護士。在那“政治掛帥”、“階級斗爭天天講”的年代里,無論她怎么努力工作,這位“國民黨高官”的女兒,也得不到組織的承認,相反還承受著各方面的政治壓力,時刻都有成為“專政”對象的可能。
胡友松和李宗仁結婚后,這樁婚姻曾經引起不小的風波,很多人誤解胡友松,以為她愛慕虛榮,看中的是李宗仁的財產。胡友松是個要強的女人,一進李公館,她就向工作人員聲明:我不管錢,所有存折、鑰匙都不管,也不繼承財產,我只照顧李先生的起居。胡友松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在李宗仁臨終前的日子里,正是由于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看護,使李宗仁感到莫大的慰藉和滿足。對此,李宗仁的長子李幼鄰曾經向有關部門表示,我父親最后的日子是她照顧的。我感謝她,她是李家的人。
老夫少妻生活僅僅維持2年
“李先生和我結婚非常高興,他把我們兩人的合影照片沖洗了很多張,分別寄給國內外的朋友,在每張照片的后面,他都激動地寫上: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
“他的親屬都在國外,我作為他的妻子,有責任照顧好他。我責無旁貸!”關于和李宗仁的結合,胡友松終于向我吐出了兩句話,讓我聽得熱淚盈眶。兩句話里,包含了多少已經逝去的喜悅、傷心、委屈、艱辛和磨難啊!她不愿意回頭看,是因為她不愿意發出嘆息。
然而這種和美僅僅持續了兩年,1968年4月,李宗仁因患肺炎住院,8月又查出得了直腸癌,于1969年1月30日午夜12時溘然長逝。彌留之際,李宗仁老淚縱橫。他說,作為軍人,他一生只流過兩次淚,一次是母親去世,這一次是對胡友松深情牽掛。
1966年7月的一個日子,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西總布胡同51號李宗仁的官邸完婚。這樁婚姻曾經引起不小的風波,很多人誤解胡友松,以為她愛慕虛榮,看中的是李宗仁的財產。胡友松是個要強的女人,一進李公館,她就向工作人員聲明:我不管錢,所有存折、鑰匙都不管,也不繼承財產,我只照顧李先生的起居。胡友松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在李宗仁臨終前的日子里,正是由于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看護,使李宗仁感到莫大的慰藉和滿足。對此,李宗仁的長子李幼鄰曾經向有關部門表示,我父親最后的日子是她照顧的。我感謝她,她是李家的人。
然而這種和美僅僅持續了兩年,1968年4月,李宗仁因患肺炎住院,8月又查出得了直腸癌,于1969年1月30日午夜12時溘然長逝。彌留之際,李宗仁老淚縱橫。他說,作為軍人,他一生只流過兩次淚,一次是母親去世,這一次是對胡友松深情牽掛。
胡友松生前一直居住在山東棗莊市臺兒莊區當地政府為其安置的別墅內,2008年臘月29日查出患上直腸癌,正月十六日在棗莊市立醫院進行手術治療,11月4日病情惡化, ,11月25日去逝,終年69歲;胡友松一生簡樸,沒有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