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接班人費祎 本可復興漢室卻酒后身亡
諸葛亮對費祎(yī)十分賞識,屢屢委以重任,諸葛亮死后,費祎升任軍師,成了蜀國的一任丞相,公元244年,魏國大軍進犯,抵達陜西洋縣,費祎率兵御敵。魏軍懾于費祎威名,蜀兵一到,旋即撤軍。
一
《 蜀道難》中提到“劍閣崢嶸而崔嵬”。說起蜀道,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大名鼎鼎的劍閣,而忽略了同樣重要的昭化古城(古稱葭【jiā】萌)。整座城池深得風水學說之精奧,按照古籍 《營造宅經》的說法,建筑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配置,當然這里實指河流、大道、水系與山丘。
二
當年的強秦大軍能夠翻越川陜的崇山峻嶺,完全得益于蜀人修筑的一條金牛道,金牛道有朝天關、葭萌關、天雄關、劍門關等重要關隘,均是兵家必爭之地。而昭化古城(葭萌),自古就是扼守蜀地門戶的前哨重鎮,
三
古城原有四道城門,唯西頭的臨清門,成了古城的標志性大門。臨清門的黃土中長眠著一位古人,他就是三國后期的蜀漢丞相費祎。費祎是繼諸葛亮之后,蜀漢政權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政治、外交和軍事方面都有過人的才華。
四
諸葛亮對費祎十分賞識,屢屢委以重任,將其從參軍提升為司馬,參與軍中要事。諸葛亮死后,費祎升任軍師,成了蜀國的一任丞相,公元244年,魏國大軍進犯,抵達陜西洋縣,費祎率兵御敵。魏軍懾于費祎威名,蜀兵一到,旋即撤軍,費祎因此受封成為鄉侯。
五
公元248年,費祎一如當初的諸葛亮,親自率軍駐扎到漢中,防御北方魏國的入侵。3年后,費祎回到成都。此時,蜀漢國力日漸積弱,而魏國又虎視眈眈。費祎無意于權勢的明爭暗斗,一心牽系蜀漢的生存安危。他帶兵進駐昭化(當時稱為漢壽),既避免朝廷爭斗的是非,又確保有效指揮抗敵軍隊。
六
次年,后主劉禪明確下旨,命費祎在昭化開設府署。一國的相府不在京師,而設在邊陲之地,可謂史無前例。它是蜀國政治的悲哀,卻是昭化的一樁榮耀。這座邊境小城成了這位蜀漢名相的最后歸宿。
七
公元253年,費祎把他的相府正式搬來昭化之后的第一個春節,他在府中與群僚開宴暢飲,喝得酩酊大醉時,竟被從魏國投降過來的歹人刺殺致死。費祎死后,遺體沒有運回成都,而是葬在了昭化城臨清門前的那一片曠地上。費祎死后10年,蜀漢為曹魏所破,國亡
八
費祎的陵墓遙對牛頭山。當魏國的軍隊從金牛古道席卷而來,如洪水般漫過城防,直向牛頭山奔去的時候,九泉之下的費祎是否看見了他的同僚姜維正在那里浴血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