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工地挖出一戰國編鐘 堪稱“國之瑰寶”
2017-03-11 23:08:4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華商報訊:工地施工時發現被泥土包裹的銅制器物,沖洗后發現竟然是一個戰國編鐘。6月28日上午,南鄭縣圣水鎮工人施工時意外發現了一個戰國
華商報訊:工地施工時發現被泥土包裹的銅制器物,沖洗后發現竟然是一個戰國編鐘。6月28日上午,南鄭縣圣水鎮工人施工時意外發現了一個戰國時期的青銅編鐘,這也是南鄭縣首次發現青銅編鐘。
6月28日上午,在圣水鎮青史村漢江河段青龍灘大橋施工現場,幾名工人在施工時突然發現有一個泥土包裹的金屬物體,立刻向鎮上報告。據南鄭縣圣水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接到報告后,他們派了2名執法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當時這個人發現的時候,是一團泥裹著的,工人簡單的拿水洗了,經過初步的鑒定,確認它是個銅質的編鐘,并且保存完好。”漢中文物考古隊初步認為,編鐘應該是從漢江上游沖卷至此。
經過測量,青銅編鐘文物高37.5厘米、最大口徑21.5厘米、壁厚1厘米,重約6.5公斤,初步認為為戰國時期的青銅編鐘。
另據工作人員介紹,南鄭在古時候曾經是楚國的地方,在這個地方發現青銅器也不是一個意外,雖然說是首次發現編鐘,但是在楚國的時候,青銅器非常發達。發現青銅編鐘的地方最早是一個古鎮,后漢江改道淹沒了古鎮,目前青銅編鐘已在圣水寺文物管理所暫時妥善保管,近期將委托省文物中心進行修復和進一步研究鑒定。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戰國青銅編鐘,堪稱“國之瑰寶”,編鐘的發現證明了漢中古代音樂史上的一個光輝的成就,為今天古音律和編鐘鑄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