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遼寧本溪廟后山古人類遺址考古新成果

2017-03-14 17:35:5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廟后山山洞被認定為“東北人最早的家園” 要了解廟后山的故事,還得從1978年的考古發現開始。那一年,一聲開山取石的爆破巨響后,這處被歷

廟后山山洞被認定為“東北人最早的家園”

要了解廟后山的故事,還得從1978年的考古發現開始。那一年,一聲開山取石的爆破巨響后,這處被歷史塵埃淹沒已久的天然洞穴終于重見天日,也由此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考古工作者。從那時起至1983年,由國家、省、市、縣各級考古工作者組成的考古隊伍長年駐扎于此,用小鏟竹片不舍晝夜地喚醒沉睡的遠古文明。經過4次發掘,共出土古人類化石4件、石制品76件、哺乳動物化石76種,還有少量的骨制品和用火遺跡。其中,出土的兩顆人類牙齒化石和兒童股骨化石表明,早在距今約50萬年前,廟后山人就已經將這里作為家園繁衍生息。通過鈾系法測定,這里是東北地區發掘已知人類化石中年代最早的。而腫骨鹿和三門馬等動物化石的出土,則具有劃時代的考古意義。一系列考古發現,讓廟后山成為見證悠悠歷史的“廟后山文化”的渾厚載體。

廟后山遺址的發現以及眾多遺存的相繼出土,證明了早在距今約50萬年前,與北京山頂洞人、周口店人在華北生活的同時,遼東地區也有人類活動。對廟后山文化的研究還表明,這里早期人類文化和華北的舊石器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對于探索中國遠古文化的來龍去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專家稱:“廟后山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東北地區早期人類歷史的空白”,“是迄今東北地區發現最早的古人類遺址”。考古界稱廟后山為“東北第一人故鄉”。

本溪滿族自治縣山城子村南麓的廟后山有古人類遺址,從1978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先后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從此,這座小山名聲大噪,繼而蜚聲國內外??脊虐l現,這里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靠東北部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洞穴遺址,距今約50萬年,被譽為“東北第一縷炊煙升起的地方”。

從2012年7月開始的第二次考古發掘,截至記者發稿時,考古人員已經發掘出土石器110件及一定數量的刃類、尖類骨器。尤其令考古專家興奮的是,本次發掘還出土了食蟲類嚙齒動物化石及大量大型動物的碎骨。其中,明顯燒焦炭化的動物碎骨表明,早在50萬年前,廟后山古人就已經掌握了用火和敲骨吸髓的食用方法。此發現目前被列為廟后山考古的最新課題。

二次發掘發現古人類會敲骨吸髓取食

2012年7月25日,廟后山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再次啟動。

截至目前,本次發掘歷時4年時間,國家和省、市、縣的專家們已經發掘出包括首次發現的嚙齒類食蟲動物在內的各類古生物骨骼、動物化石1萬余件,還有110余件古人類的打制石器,以及目前尚未統計的一定數量的刃類、尖類骨器。本溪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喬程告訴記者,所有骨器均由大型哺乳動物較厚的肢骨片制成,盡管數量不多,但足以表明廟后山古人類使用骨器的技能,這是本次考古的一個新突破。

令專家們倍感興奮的是,本次考古在上次發掘點的東面發現了一整堆灰燼的遺跡,初步確定系距今約50萬年古人類用火的火塘遺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羅志剛認為,“能控制火、用火加工食物,是人類踏入文明的重要標志。”

兩度參與廟后山考古發掘的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傅仁義說:“之前發掘出來的用火痕跡都是零星的炭屑、燒土塊之類。而這次發現的灰燼所在地點就是個火塘,底層鋪了一層石頭,是從洞內就地取材的灰巖。”

火塘邊出土的那些燒焦炭化的碎骨,為廟后山考古增添了又一突破性的課題。羅志剛認為,火塘的出現,意味著當時的人已經會用火把肉烤熟了吃;碎骨則表明當時食物匱乏,廟后山古人類吃完肉后還要敲骨吸髓取食。這一重大發現,對于古人類而言,是智慧的見證,而對考古工作者而言,卻是一道新的課題。

會是東北人的祖先嗎?生活在廟后山的這群古人類是誰?

此前,關于東北人的來源,西方學者慣用遺傳學角度計算,稱東北人是從歐洲或非洲遷移來的,時間是距今六七萬年到四五萬年之間。

親身參與廟后山遺址發掘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關瑩告訴記者,西方學者的理論支撐是,中國北方古時氣候環境惡劣,不適合人類生存。直至距今六七萬年前,才有古人類從歐洲、非洲遷移過來。而廟后山考古無疑打破了西方的考古假說,它證明廟后山人生活在至少距今30萬年前,有可能是東北人的祖先。

關瑩的觀點得到考古專家傅仁義的支持,他說,古人類遺址不是隨便確定的,必須具備3個條件:有人類使用的石器(工具),有用火的痕跡,有人類化石。而縱觀廟后山遺址的發掘成果,石器、用火痕跡、人類化石的出土,可以作為東北人或是土生土長本地人的三個證據。

傅仁義分析,廟后山周邊環境階地發育比較好,有山有河,適合奇蹄、偶蹄類動物生存,而古人類在1萬年以前基本都靠采集和狩獵為生,廟后山有大量動物存在作為食物來源,當然也適合古人類生存。還有考古實物證明,廟后山地區在人類處于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3個時期都有人類活動。更何況,廟后山山洞朝陽,洞前有階地,距河流高、遠適中,取水簡便,漲水又淹不到,自然也是人類居住的最佳選擇。

有趣的是,廟后山遺址不僅能表明有古人類生活的跡象,而且還生活得非常有秩序。考古發現,廟后山古人將洞里分成多個區域,每個區域也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功能,每一件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用傅仁義的話說,廟后山人擁有安排合理的“生活居住面”。很顯然,廟后山古人不像是過路客,而是“土著居民”。當然,考古是用證據說話的嚴肅工作,結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廟后山將建古人類遺址公園

這次考古工作將持續到2017年結束。從“東北第一人”到“東北第一縷炊煙”,廟后山在跨度長達幾十萬至上百萬年的地層里,在數以萬年計的時間維度間,將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喬程說,盡管考古工作還未結束,但鑒于廟后山遺址的重要歷史價值,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這一重要遺址,本溪縣文廣局邀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東南大學共同編制了《廟后山遺址文物保護規劃》。2013年8月,規劃通過國家文物局批復。2014年,廟后山遺址保護爭取到了國家發改委的專項資金1170萬元,正式開展山體浮石加固、周邊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目前整體工程已全部完工。

從今年開始,廟后山遺址本體加固、道路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周邊綠化工作也將啟動。預計到2020年,廟后山古人類遺址公園就將初具規模,用跨越幾十萬年的實證來講述“東北人第一故鄉”的故事。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午夜国产精品无套|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无限制|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网页大全| 9久久9久久精品|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100|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热|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网|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99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国产精品毛多多水多|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一级日韩精品制服诱惑我们这边|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人妻| 午夜精品射精入后重之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久福利|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小说|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9re这里只有精品热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