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開通絲綢之路意義 漢武帝為何讓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眾所周知,張騫是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冒險家。“鑿空”這一詞是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里,他把張騫出使西域叫做鑿空。鑿空也就是鑿孔,因為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就像在地上鑿了一條道路,鑿孔也只是張騫開辟新道路的形象之說。張騫鑿空的事跡無論在古代還是現在都是人人所稱贊的。張騫第一次鑿空,開辟了絲綢之路,從他啟程去大月氏到他回漢,共花了十多年的時間。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沒有張騫的絲綢之路,就不會那么快促使中西文化交流。陸上絲綢之路最先形成于西漢,張騫則是其道路形成的鼻祖。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開通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征討匈奴,開拓大漢疆域。但戰爭結束了,被張騫帶到西方的中國絲綢,卻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寶黃金,也沿著這條閃爍著絲綢光芒的道路,涌進西漢都城長安。絲綢之路,一條由開拓者張騫走在最前面的萬里通途,把古老中國和遙遠的西方世界,連在了一起。
這條絲綢之路將阿拉伯等于中原連接在一起。經過好幾個朝代,逐漸拓展到地中海地區。也就是說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再由后人繼續開拓發展到像今天這樣東到達日本朝鮮西到法國。今天的海上絲綢之路還可以到達意大利,埃及等國家。無論是海上絲綢之路還是陸上絲綢之路,從古代影響到現代都影響著各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絲綢之路起著商業交流的作用。絲綢是中國古代極具文明象征性的物品。中國古代的絲綢和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各個國家。各個國家的物品也隨著絲綢之路流進了古代中國,文化與文明的碰撞在絲綢之路的作用下日益生輝。
絲綢之路還起著文化交流的作用。中國古代的科技也是很發達的,它們則通過絲綢之路傳遞到西方,比如四大發明的向外傳播。印刷術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中亞,考古學家發現在敦煌等地均有印刷品的痕跡。此外宗教之間的交流也是絲綢之路所帶來的影響。如今各國文化經濟日益強大,最早也要歸結于絲綢之路的開拓,張騫的貢獻是值得載入史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