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南北朝時已測量腋溫 古人沒溫度計如何測量溫度?

2017-03-21 10:57:4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測量溫度,在現代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在西方人發明的溫度計尚未傳入中國的古代,中國人是如何測知溫度高低的?從史料來看,中國人很早就確立

測量溫度,在現代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在西方人發明的溫度計尚未傳入中國的古代,中國人是如何測知溫度高低的?從史料來看,中國人很早就確立了寒、冷、溫、熱的“溫度”概念,先秦時期觀察“瓶中之冰”、南朝已使用“腋下溫度”,還通過“火候”、“物候”來測定超高溫、預測未來氣溫趨勢等。像“春暖花開”、“天寒地凍”、“爐火純青”……最早都是古人推測氣溫的用語。冰瓶,中國最原始的溫度計

——《呂氏春秋》:“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溫度計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于公元1593年發明的。順治年間,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首次將西方溫度計概念帶入中國。因此,不少人認為中國古代沒有測量溫度的儀器。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已出現了一種可以觀察溫度變化的“瓶子”:瓶子中裝上水,如果水結冰了,氣溫即低于零下,進入寒冬了;如果冰融化,則氣溫回升。這種瓶子稱“冰瓶”,也叫“水瓶”,可謂是中國最原始的一種溫度計,被視為現代溫度計的雛形。

冰瓶到底是什么形狀的測量工具?現代考古中尚未發現實物,但從文獻上可知,先秦時中國人已在使用。呂不韋《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中有這樣的說法:“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看到瓶子里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已經寒冷,魚鱉已經潛藏了。這是古人利用水在不同溫度下的“水—冰—水”的形態變化,來推測溫度下降和升高的技術。

類似的說法,在漢劉安《淮南子·說山》中也有記載:“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對于《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中所說的“瓶子”,到底是不是一種“溫度計”,文中沒有具體交代。可能正因為如此,“冰瓶”這種原始溫度計未被現代學術界重視和認同,被誤認為是一種普通的生活器皿。

筆者認為,如果是普通的器皿,那為何不說“碗中之冰、“缸中之冰”、“池中之冰”?結合西方早期的溫度計也是一種細長的瓶子,可以想象先秦時的冰瓶并非普通之物。如果進一步聯系《淮南子·說山》中的上一句話

——“懸羽與炭,而知燥濕之氣,以小(明)大”,更可以側證冰瓶是一種原始的溫度計。

“懸羽與炭”,這是古人利用木炭吸收水分的原理、首先發明的測量空氣濕度的一種方法。試想,先秦人已發明和使用比測量溫度難度更大的“濕度計”,發明和使用“溫度計”是不是更為可能?雖然冰瓶測量溫度在精度上有點粗,可能沒有刻度,不能顯示溫度值 ,但其所透露出來的智慧是相當不一般的。伽利略發明的第一支溫度計,便是用水作為界質,此后才有灌注酒精和水銀的溫度計出現,而中國人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以前已開始用水作為“溫度計”介質了。冰瓶是將水結冰作為溫度的固定點,即現代的攝氏0℃,通過水結冰和融化情況來判斷氣溫,而西方在17世紀才由荷蘭科學家惠更斯提出此概念。

“腋溫”,至晚在南北朝時已測試

——北魏《齊民要術》:“大率常欲令溫如人腋下為佳”

顯然,冰瓶是古人測量低溫的一種簡單工具,屬于“測冷儀”。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測量人體體溫這類常溫的?

中國人很早就發現,健康人的體溫是恒定的。于是將正常體溫作為標準溫度,即現代的攝氏37℃,以此推測體表溫度是高還是低,即中醫所謂“發熱”與“發寒”。中國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里已記載了測體溫診病的情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

所謂“尺熱”、“尺不熱”,是發燒與不發燒,“尺”為腕端脈穴之一,與“寸”、“關”相連,統稱“寸關尺”,是中醫看病時必測摸部位。中醫所謂望、聞、問、切四法之“切”法,就是測脈相和體溫,切在尺部。為了校驗準確性,醫生切后往往還會觸摸病人的額頭、身體皮膚,與自己的體溫作一綜合對照,故又有“切膚”一說。

望、聞、問、切四法為古代名醫扁鵲所創,據《史記·扁鵲傳》記載,扁鵲為戰國時名醫。由此可見,如何測量體溫并據此判斷病癥,先秦時期的中醫已有一套系統的方法。

將人的體溫作為測量溫度的標準值,在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便有多處記載。如卷六“養羊篇”里介紹“臥酪”時,密閉的容器內要保持合適的溫度才能使奶正常發酵。如何知道里面的溫度是合適的?就是通過與人的體溫比照作出判斷的,“溫溫小暖于人體為合宜適。”

更值得注意的是,現代醫學測量體溫時常用的“腋下溫度”,最晚在南北朝時已普遍使用。《齊民要術》卷八“作鼓法”中,有這樣的說法,制作豆豉,要布置暖和、太陽曬不著的屋子,溫度保持人體腋下溫度為最佳,即所謂“大率常欲令溫如人腋下為佳”。

在制作豆豉的過程中,每天還要進屋里去觀察兩次,用手插進豆子堆中,看是否需要翻動,“候:看如人腋下暖,便翻之。”據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最晚在南北朝時中國人已測腋溫,知道腋下溫度更穩定和準確。

“火候”,推測超高溫度時的方法

——先秦《考工記》:“青氣次之,然后可鑄也”

相對來說,低溫和常溫比較方便測量,測量高溫特別是超高溫的難度則比較大。古代中國人早在商周時期,就找到很實用的方法,并運用于青銅器的冶煉,這便是觀察“火候”。火候,古人又稱之為“火齊”,是借燃燒時火焰的變化,來推測溫度高低的技術。這其實是一種“目測法”,《荀子·強國》中提到了這種方法,強調要鑄造出精美寶劍,得掌握恰到好處的溫度,即所謂“刑范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如何通過火候推測出溫度的高低?有一個成語叫“爐火純青”,就是古人觀察火候的標準之一,在火焰沒有雜色,是青色火焰時,溫度最高。中國第一部手工藝專著、先秦時成書的《考工記·栗氏》是這樣說的:“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后可鑄也。”

這段文字,說的就是觀察火候的具體方法和過程,不同火焰和顏色的變化代表不同的溫度。經過現代科學驗證,“火候”法相當準確,因為不同物質的氣化點不同,金屬加熱時由于蒸發、分解、化合等作用,會生成不同焰色的氣體。如青銅冶煉時出現白色煙霧,相當于攝氏907℃,鋅開始揮發;爐火純青,表明溫度已達到1200℃,鋅完全揮發,全是銅的青焰,此時就可以澆鑄了。

這種通過觀察火候推測溫度的方法,在古代許多領域都有運用,如古煉丹家在煉制丹藥時也是觀察火候,推測丹藥是否能煉成。唐醫學家孫思邈《四言詩》即稱:“洪爐烈火,烘焰翕赫。煙未及黔,焰不假碧。”

觀測火候,在現代冶煉、制瓷等多種行業中仍在運用。如陶瓷燒制,光看溫度計燒不出優質陶瓷,因為測溫儀上的顯示并不能準確反映物體內部溫度,得依據“火候”來操作。

“物候”,預測未來氣溫走勢

——古代諺語:“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中國古人不僅很早就已掌握了不同溫度的推測方法,還發現了溫度變化的規律,道家古籍《尹關子》即稱:“寒暑溫涼之變,如瓦石之類,置之火即熱,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溫,吸之即涼。”但比較遺憾的是,古人未能像圓周率、經緯度那樣,給溫度提出一個“中國數值”。

事實上,古代中國人推測溫度的方法很多。溫度計只是實時溫度的反映,古人還通過時序輪換和自然氣象的變化,判斷和預測當天氣溫和未來氣溫的走勢,這種方法可以視為“物候”測溫法。

由于中國古代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在這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常說的“春暖花開”、“天寒地凍”,都是古人推測氣溫變化的語言。像推測眼下的高溫天氣,古人便有一套很成熟的方法,并以諺語的形式在民間推廣、流傳:“早上朵朵云,下午曬死人”、“天上花花云,地上曬死人”、“秋天大霧撲人面,當日太陽火炎炎”、“迷霧毒日頭”、“早起霧露,晌午曬破葫蘆”……這些都是古人通過氣象變化預測當日氣溫的一種方法。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因記載時序、方便安排農業生產而來,也是古人預測氣溫的需要。通過對節氣當天氣象的觀測,古人可以對未來氣溫趨勢,進行比較準確的中長期預測。如本周7月7日剛過的“小暑”,此節氣一到,古人就知道下面將進入高溫“燒烤模式”,所以諺語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為迎接高溫,古人就會多吃消暑食品,以減輕高溫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在下面將到的“大暑”,如果當天比較熱,秋冬氣溫就偏高,諺語所謂“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就是這個意思。

對于夏季是否有高溫天氣,古人還從夏至日氣象來判斷,有“夏至無云三伏燒”、“夏至無雨三伏熱”一說。而“冬至暖,烤火到小滿”、“霜前冷,雪后寒”則是古人預測低溫的說法。類的還有“冬至不冷,夏至不熱”、“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6|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专区|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传媒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国产精品爱搞视频网站 |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地址|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三入口|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久久99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999|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网| 久9热视频这里只精品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