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曉嵐未得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2017-03-24 16:57:2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dǎo)語:紀曉嵐是清中期的著名文學(xué)家,他在民間有很大的個人魅力,據(jù)傳說中,紀曉嵐風流倜儻一表人材,他與乾隆這對君臣的關(guān)系是賢明的君主能干的臣
紀曉嵐是清中期的著名文學(xué)家,他在民間有很大的個人魅力,據(jù)傳說中,紀曉嵐風流倜儻一表人材,他與乾隆這對君臣的關(guān)系是賢明的君主能干的臣子,相互間充滿信任、調(diào)侃和幽默。紀曉嵐正直、機智、英俊、灑脫,他與和珅針鋒相對,時時伺機捉弄對手,出他洋相;自己又每每能夠成功避開和珅的報復(fù),整的假亦真時真亦假。
其實,歷史上并非如此,這些故事情節(jié)都是人們想當然善意美化的,全屬子虛烏有。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紀曉嵐真實的形象和民間傳說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歷史中真實的紀曉嵐“貌寢短視”。“貌寢”指相貌丑陋;“短視”就是近視眼。這位大學(xué)士不光有這些缺點還要加上口吃的毛病。
但客觀地說,紀曉嵐既然能通過各層科舉考試,長相也絕對不是“對不住觀眾”,應(yīng)該能“過得去”,但紀曉嵐長相不好看卻是無疑的。在乾隆以貌取人的標準下,這些先天不足讓紀曉嵐吃了大虧。清史家鄧之誠先生說乾隆用人“頗以貌取,文達(紀曉嵐)貌寢短視,且江北人,故不為純帝(即乾隆)所喜。乾隆對身邊近臣的用人標準不但要求這些人機警敏捷,聰明干練,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輕帥氣。
因此,即便紀曉嵐再才華橫溢,他相貌一般般、近視眼、口吃這些“毛病”,是乾隆和紀曉嵐一輩子貌合神離,得不到真正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紀曉嵐難以做乾隆的寵臣、重臣,難以參與重大的政治決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只能做乾隆的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