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次盜墓氣象都是千變萬化 如此奇怪!
在中國的歷史上,各個朝代的中國皇帝,不僅在生前過得驕奢無比,死后也是把墳墓裝點得奢華無比。這就引起很多盜墓賊的覬覦。許多皇帝的陵墓,都是被盜墓賊盜取過,可能尸骨都不知道丟在哪里了。秦始皇的墓從現有的陵墓的大小以及尺寸來看,里面所含有的寶物數量可能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它的價值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為什么秦皇要給自己的陵墓布置這么多的水銀呢?其實主要原因是為了防盜,水銀的熔點非常得低,幾乎只要陵墓一被打開,就會直接揮發。而汞是劇毒物質,一旦汞蒸氣進入人的身體,就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人會精神錯亂,渾身顫栗,有可能會癱瘓,甚至會死亡。于是,當盜墓賊進入秦皇陵后,就有極大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吸了非常多的汞蒸氣,中毒而亡。而另一方面,水銀也可以保護墓地里的尸骨和陪葬品不受腐蝕,有人甚至推測地宮用永動的機器來不斷地攪拌水銀,模擬江河湖海的運轉,這樣,地宮不但彌漫著流動著的水銀。而現在秦皇陵的挖掘工作,排掉水銀也是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題。
第一位是唐朝末年農民運動領導者黃巢,在他帶著數十萬起義軍攻入長安之后,部下告訴他梁山西側可能是乾陵所在地,黃巢聽完之后,馬上就派出了三十多萬士兵,在梁山西側進行盜墓活動,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士兵們幾乎把梁山鏟平了,挖出了數十米深的大坑,但是,依然沒有搜尋到任何乾陵的痕跡。其實,乾陵的方向坐北朝南,黃巢的士兵連方向都沒有搞對。
第二位是五代十國的溫韜,這個人對盜墓很有自己的一套,在自己成事之后,帶領軍隊四處盜墓,成果頗豐,十幾座皇陵都被他挖了一空,而倉滿金銀珠寶和珍惜古玩的乾陵自己深深吸引著他,他帶著軍隊,根據古籍和當地人的指引,找到了乾陵的大概位置,可是邪門的是,每次決定上山開挖的時候,總會遇到非常惡劣的天氣,烏云密布,電閃雷鳴,令他不得不暫時放棄行動,并且每次行動之后都會生一場大病,就這樣,邪門的事情連續發生了三次,最后溫韜終于不得不選擇了放棄。
第三位發生在民國,國民黨的孫練仲,這次前去盜墓的軍隊不再是設備簡陋,效率低下的農民隊伍了,而是裝備十分先進的軍隊。工具也不是鋤頭,鐵锨了,而是迫擊炮,炸藥,和大炮。孫連仲帶著軍隊,以軍隊演練為借口,用大炮炸開了墓道入口的石頭,正當打破石頭,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了一陣陣濃煙,當時的幾個靠前的士兵直接中毒死亡,其他人自然不敢再向前,逃了出去,就這樣,之后再沒有人敢有挖掘的想法。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幾次大規模的盜墓都以失敗告終,這也是為我們后人留下了一筆難以估量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