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革新評價 一場模仿中國隋唐自上而下的改革
2016-06-01 16:39:0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關于大化改新后的社會性質,史學界主張不一。日本學者大都認為改新后的律令社會是奴隸社會的繼續。因為大化改新后階級關系沒有沒生變化,公
關于大化改新后的社會性質,史學界主張不一。日本學者大都認為改新后的律令社會是奴隸社會的繼續。因為大化改新后階級關系沒有沒生變化,公民的沉重徭役負擔,其性質與部民的負擔并無不同。中國學者除部分人贊成日本學者的觀點者外,也有部分認為大化改新是確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日本的班田收授法與租庸調制起源于日本本土但了吸收隋唐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都是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下的土地分配制度和租稅制度。改新后國家對農民的關系是土地所有者對農民的剝削關系。國家占有生產資料——土地,并以租庸調的形式向公民征收國稅和課以徭役,公民被束縛在口分田上,以臣屬關系依附于國家。這種生產者對土地所有者的依附關系是封建生產關系的重要特征,是有別于奴隸制的關鍵所在。班田農民除了有終身使用權的口分田外,還擁有對山林池沼的使用權,每年除了交納固定的租稅和徭役外,交租后剩余的產品可以占為己有。由此及見他們在生產關系中所處的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大化改新后,雖然奴婢仍然存在,但其數量占當時人口的1/10左右,大部分集中在畿內。奴婢在社會生產中已不起主導作用,多數從事非生產性的家庭雜務。當時社會生產者的主要擔當者是班田農民。
大化改新是在日本歷史上發生的一次重大變革運動。它促進了新的生產關系,即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發展;它為日本歷史開創了不發動大規模流血事件而進行社會改革的先例;它維護了主權,防止了社會的分裂;它使日本從東亞的后發展國家,迅速成為東亞強國。大化改新是一場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古中國隋唐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