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后誰接班?蔣琬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嗎
諸葛亮死后誰接班?蔣琬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嗎
諸葛亮死后誰接班?三國時不管文官還是武將,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漢。劉備不僅擁有了關張趙,還有一個天才軍事家諸葛亮,不得不讓人眼紅。而本文要分析的諸葛亮的這些接班人也是個個不凡。
第一位介紹的,是諸葛亮遺命中指定的治國繼承人蔣琬。諸葛亮連年用兵,但蔣琬總能夠足食足兵地供給諸葛亮的需要。難怪諸葛亮每與人語,便稱贊道;“公琰托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病重時,諸葛亮更秘密奏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付蔣琬”充分顯示,諸葛亮已視蔣琬為排名第一的接班人了。諸葛亮去世后,蔣琬幾乎掌握了蜀漢軍政大權。總帥諸葛亮新逝.蜀漢朝廷內外呈現嚴重不穩狀態。承擔高責任的蔣琬,冷靜如昔,既無威容,也無喜色,一切行止和平日無異逐漸獲得群臣的信任。蔣琬個性溫和,思考力冷峻,從不情緒化,協調能力極佳,是一流的弱勢領導者。其審慎、溫良、謙恭的一面,比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駐扎漢中期間,他數度派遣姜維北伐,但均無功而返。蔣仔細評估諸葛亮以來的北伐戰事,認為之所以沒有進展,主要在于道路險惡、運輸很,困.因此認為不如由水路東下,進行水戰,由漢江。河水襲擊魏興及上庸。卻因宿疾復發,無法全力工作,乃派遣姜維為涼州刺史,負責西北區戰事,本身到達東方的涪城附近,認真評估東向的可能性,不幸病情轉劇,逝于涪城富樂山。
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是蔣琬。他早年便深受諸葛亮賞識,被譽為“社稷之器”。執掌國政后,堅持“以安民為本”的執政理念,發展經濟,調整戰略,安定民生,協調君臣,維護了蜀漢的穩定,做到“邊境無虞,邦家和一”,堪稱繼武諸葛亮的一代賢相。論歷史地位,他應該高于姜維;而其執政理念,更是永遠垂范后世。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八月,一代賢相諸葛亮因積勞成疾,溘然長逝于五丈原軍中。蜀漢政權,頓時失去擎天棟梁。此時,舉國哀悼,人心惶惶。面對強大的曹魏,蜀漢又處于“危急存亡之秋”。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這顯然是讀《三國演義》產生的印象,但卻并不準確。
誠然,姜維一直深得諸葛亮賞識。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首次北伐,姜維歸附,諸葛亮即任命他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并寫信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稱贊道:“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上士也。”①此后幾年,姜維屢從征伐,到諸葛亮病逝前,已經晉升為中監軍、征西將軍。不過,由于姜維歸附較晚,功業、威望均有不足,盡管諸葛亮對他期望甚殷,予以重點培養,卻不可能直接把他選為接班人。
蔣琬是何許人?諸葛亮為什么如此器重他,要選他為接班人呢?
諸葛亮之后的蜀漢丞相蔣琬就是諸葛亮發現的人才。正是他在諸葛亮之后的力挽狂瀾,才使蜀漢得以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存在41年之久。
在諸葛亮去世之后,蔣琬繼承了諸葛亮選賢任能的傳統。楊戲是諸葛亮比較賞識的人物,論法決疑,公平允當,蔣琬為益州刺史,舉他為治中從事史,后在大將軍任上又辟其為東曹掾,信任有加。大學者譙周曾被諸葛亮任命為鄧學從事,蔣琬用他為典當從事,總管一州的學術文化事業。成都人杜瓊精術數,蔣琬和費儀對他禮遇敬重。漢嘉人王元泰容止蘊藉,操守貞亮,曾為益州別駕,蔣琬詢問張休:“漢嘉前輩有王元嘉,現在誰可與他媲美?”張休回答說:“像他這樣的人,州里都找不到,何況漢嘉郡?”雖有溢美之詞,仍可看出王的聲望和蔣琬一心選賢的赤誠之心。甚至曾經批評劉備稱帝太早的費詩,原因是直言剛正,也被蔣琬任命為諫議大夫,盡其所長。
繼承諸葛亮遺志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由于地理、經濟、人才等因素的限制,諸葛亮尚且慘淡經營、勞而無功。而征討之事、應變策略更非蔣琬所長,其中利害關系十分明顯。蔣琬深知本身難比諸葛丞相,但為了繼承諸葛亮的遺志,蔣琬奮然一擲,決計北伐,并為此作出了悲壯的努力。
在蔣琬為相期間,蜀國基本上沒有人事上的重大矛盾和紛爭,保證了蜀漢官員同心,上下安定。蔣琬的才能遠不及諸葛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但他能沿用諸葛亮的成規,以靜治國,注意選拔人才,用人之長,兼之氣量寬宏,心存大局,因此使蜀漢在失去了諸葛亮之后維持了穩定的政治局面。至于北伐,他審時度勢,積極進取,雖壯志難酬,但其所作所為亦基本符合天下大勢和蜀漢國情。
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慧眼,就沒有后來的蔣琬,而沒有蔣琬這個治國之才,也就沒有昏庸無能的劉禪做皇帝的蜀漢幾十年的太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