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突然要和安倍建交 中國表態震驚世界
最近國際上中俄進一步戰略捆綁,不但戰略上捆綁,經濟上也加速了捆綁,甚至已甩開別人開始進行東北亞經濟的率先整合合作,而且下一步還要建立中俄能源戰略伙伴,還要在上合組織內建立能源俱樂部,還要建上合開發銀行,中國又加入了俄、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亞美尼亞和白俄建立的歐亞發展銀行。
這是要甩開世界游戲規則建立一個新王國,這是要對美國主導下的世界經濟游戲規則進行釜底抽薪。結果,中俄的一系列影響全球的戰略合作,引發了世界上不少國家的一系列敏感反應。什么反應呢?我們不妨往下看。
一、日本不顧美國反對,和朝鮮改善關系,而中國對朝鮮和日本改善關系持默認態度。
日本有可能在未來不是很長的時間內和朝鮮建交,這聽起來雖然有些像神話,看似驚人,但這并不是神話,聽筆者分析后讀者們就不再吃驚了。為什么這么說?且看下面分解。
中俄的這次戰略靠近,直接結果是中俄率先開發俄羅斯遠東,這意味著俄羅斯向中國做了讓步,也是俄羅斯在西線吃緊的情況下的另起爐灶,這種合作對中俄當然都有戰略性和實質性的好處。但是,這消息對日本來說卻猶如晴天霹靂。日本人為什么如此緊張?
因為日本人一直有開發遠東的夢想,他們早在19世紀末就覬覦遠東了,這一百多年來他們無時無刻不盯著遠東那無人的廣袤土地。但是,毛子太兇悍了,日本人不可能強占之,只能通過經濟手段介入。
對俄羅斯來說,一直和日本保持相對較好的關系,并未因中日關系惡化而受影響,正是因為俄羅斯人也想多一個除中國之外的選擇,否則受制于中國并不是毛子所想要的,這是中俄還沒有達成戰略一致時所想的。
但是,美國人又辦了一件好事,正是美國人在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壓力,使得俄羅斯不得不另起爐灶,俄國人顯然信不過美國盟友日本,所以就找了中國,這正是美國人給中國人送的大禮。但是,這事日本人就是啞巴吃黃連了。
二、美國司法部及其他部門以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與蘇丹等國的制裁規定,要求法國巴黎銀行支付逾100億美元,并承認有罪。
美國為何對巴黎銀行如此下黑手?原因其實很簡單,美國人要歐盟配合美國對俄羅斯搞新冷戰,但歐盟一直裹足不前,甚至于法國還邀請普京訪問法國參加諾曼底登陸70周年,美國為了強調對俄羅斯的敵意,一個勁的說絕對不見普京。
但是,法國不在乎這些,法國不但邀請了普京,也多次表示不會終止與俄羅斯的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的軍事合同。說白了,法國人不認同美國人的觀點,所以政治上與美國保持了較遠的距離。
日本人這邊和中國鬧翻了,和中國鬧翻后日本人就想著如何增加自己在東北亞的滲透力量,于是就想到了朝鮮,于是雙方在去年就接上頭開始有點互相拋媚眼了,只是當時火候還不到,大家只是試探。
如今,由于美俄交惡,日本不得不象征性制裁,結果也得罪了俄國人,這東北亞整合好像忘了日本這茬(也不是真忘,后邊雙方還有合作空間,暫時冷落),所以日本人必須要重新增加自己手中籌碼,于是乎朝鮮就成了突破口,如果和朝鮮建交,通過朝鮮這個口子,一樣可以很好地介入東北亞經濟整合,而且除了俄羅斯外又多了個口子。
那么,中國為什么默許呢?
原因很簡單,只要日本人對東北亞經濟整合有欲望,那么日本人在做事的時候還是會留有余地,這對中國現階段是有利的,有利于中國爭取時間。
對朝鮮來說,和日本建交則是對西方外交上的突破,這可能會引來歐洲國家的建交,譬如法國就可能是率先跑來建交的。所以,中國默許,日朝有利可圖,美國反對的情況下,日本朝鮮依然暗送秋波。
這讓美國極其惱火,于是就拿起了經濟武器。
歐洲對此已高度警惕,鑒于美國可能對法國巴黎銀行及其他歐洲銀行處以高額罰款,歐洲央行正考慮在目前進行中的金融機構壓力測試中新添一項內容,以評估可能的損失規模。歐洲相關官員們稱,歐洲央行已經告知他們,央行正在研究銀行業是否已經撥備足夠資金,以應對美國調查銀行涉嫌行為不當而導致的不斷增加的費用。
歐洲這是在干嘛?這是擔心一旦美國在經濟、金融上全面施壓歐盟怎么辦?歐洲難道就完全屈服于美國?這不是歐洲主要國家,特別是德法所愿意干的。所以,要做充足準備。
而這些信息告訴我們,歐美不但政治上有分歧,內部各方面博弈也加劇了,這個加劇的原因也是中俄戰略合作水平提升的一種表現,是美歐在政治路線上的分歧。
美國高高舉起了巴掌,但是不是會打下來還需要再看。
三、奧巴馬將呼吁國會支持“歐洲保證計劃”,投入10億美元增加美軍在歐洲的換防。
奧巴馬說了要再領導世界100年,美國人重返亞太遇到了中國強大的阻力,如今在東線進攻俄羅斯也遭到了強力狙擊。
在這種情況下,突破口仍然是俄羅斯,即制造歐俄的新冷戰。如果不能制造出歐俄新冷戰,則美國全球冷戰戰略就不可能實現,這個實現不了,美國所謂的重返亞太遏制中國也還是完不成的。
但要做這一切,美國就必須加強對歐洲的控制。于是,奧巴馬又開始了加強歐洲的防務,當然理由是為了保護美國的東歐盟友。
如果10億美元批了,后邊還會有,美國的目標是繼續制造歐俄彼此的敵視情緒,繼續推動歐俄冷戰的形成。
四、韓方團長稱:中美韓正磋商重啟六方會談。
在過去很長時間以來,美國遲遲不推動重啟六方會談,為什么突然現在要談了?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俄開始實質性地開發東北亞了,這個時候無論韓國、日本都是想談的。
對于美國來說,和中國在很多個層面上已經攤牌,這個攤牌后朝鮮作為東北亞斗爭的前沿,實際上和東海都是直接相關的。在這種情況下,多一個對話渠道不是壞事。于是,六方會談重啟又成為可能了。
現在最需要關注的是歐俄在烏克蘭問題上能否進一步達成共識,這個很重要,6月6日注意普京訪問法國,看看有什么新動向。
現在,這一系列變化都是一個新變局的前兆,是到底走向新冷戰,還是歐俄出現大的緩和?中美一輪攤牌后最終會在局部釀成怎樣的沖突?最終彼此會怎樣讓步?這些都是未來大變局走向需要關注的。
另插播一個喜大普奔的重磅新聞,這個新聞值得讀者奔走相告,因為這是中國真正在科技上領先世界的大突破。是真正的世界第一,真正的領先世界。我們繼續往后看。
中朝關系在老一輩人的眼中,似乎是最親密無間的,用一句說了幾十年的話就是“同志加兄弟”的關系。共同的意識形態加上幾千年山水相連的歷史淵源,鑄成了中朝之間緊密的關系。這種“同志加兄弟”的關系在朝鮮戰爭時期達到高峰。
但是,隨著兩國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中朝之間漸行漸遠,這種“歷史友誼”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在朝鮮批評中國的情緒不斷上升,而在中國,視朝鮮為戰略包袱的觀點也大有市場。中朝之間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中朝關系的“結”在何處?
對于朝鮮的不滿,中國人多批評以“白眼狼”,“不知恩圖報”等話語,認為朝鮮沒有能回報中國對它的付出。更多的學者則從歷史的角度,將中朝關系解讀為朝鮮對中國的利用。沒有什么實際的“感情”。但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朝鮮在“利用”中國,這本身并沒有錯,但問題在于這種“利用”也不是錯,因為中國也在“利用”朝鮮。從學術角度看,所謂國際關系,就是國與國之間的互相利用。美國與日本難道不是互相利用嗎?中國與美國又何嘗不是互相利用。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是國際關系的重要法則,在所有的國際關系中,無一例外都是互相利用的關系。一些人“發現”朝鮮在“利用”中國,自認為找到新大陸,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大驚小怪。
中朝之間缺少“感情”,朝鮮在利用中國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也不是中朝關系真正的“癥結”所在。中朝之間矛盾不斷的根源,在于中朝雙方對雙邊關系有不同的理解與定位。
朝鮮的問題在哪?
朝鮮對中朝關系有著比較矛盾的定位。朝鮮作為一個小國,存在著“事大國”的思維定式,“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朝鮮幾千年來,基本是以“事中國”為立國強國的方式,但是,近代以來,中國走向沒落,朝鮮與中國的宗主國關系被解除,開始走向獨立自主。這種自主意識催生了朝鮮的“主體思想”,強調本民族的主體性就是為了和中國拉開距離。
朝鮮認為,拉開與中國這樣一個幾千年宗主國之間的距離,才能突出自己民族的“主體性”,這種心態是一種對歷史的逆反心理,完全可以理解。但作為一個小國“事大國”的生存方式并沒有改變,因此主體思想并沒有完全做到。冷戰時代,朝鮮雖然用“主體思想”拉開了與中國的距離,但卻用另一種“事大國”的方式投入了蘇聯的懷抱,背靠大國生存的發展方式并沒有真正改變,只是換了個大哥。這種變化與朝鮮自己的歷史逆反心理有關,更與中國自身的實力衰弱有關。
在背靠蘇聯的時代里,蘇聯是個與中國風格大不同的“大哥”。蘇聯在世界范圍內與美國展開冷戰,在朝鮮半島美蘇勢均力敵。在蘇聯老大哥的幫助下,朝鮮經濟直至70年代末期,始終強過韓國。但是好景不長,隨著蘇聯的解體 ,朝鮮成了世界的棄兒,他需要另找一位新大哥,于是中國成為了朝鮮最好的選擇。當朝鮮把目光投向中國時,中國卻無意擔此大任,在蘇聯解體后,中國明確表示,不愿出頭。“韜光養晦”成為了中國的外交原則。習慣了在蘇聯保護下生活的朝鮮怎么看都覺得中國這個“大哥”做的不夠格。從朝鮮的角度來說,最大的問題在于,面對中國這個新的“大哥”,朝鮮喜歡用蘇聯的標準衡量中國?!氨撑选薄败浫酢背蔀榱顺r對中國的印象。也是朝鮮不滿中國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失誤。
如果要探究朝鮮為何輕視中國,可以追溯到大名遠洋的袁世凱。袁世凱在駐朝鮮期間,出兵逮捕大院君,在日本進攻朝鮮皇宮時,出兵平定了甲申事變。被李鴻章稱為“天下奇才”。但袁世凱及其所代表的清政府色厲內荏卻表現無遺,使中國為朝鮮所輕視。袁世凱到朝鮮后,有極強的權力欲,他以朝鮮太上皇自居,對朝鮮所有的內政問題均有干涉,包括朝鮮使臣外派,國內舉債等問題,都需經過袁的同意。李鴻章稱贊他“先正藩屬之名,以防其潛越,得籌外交之法,以杜其侵欺,……其國中之事,幾悉皆聞”說到底就是說袁世凱駐朝鮮,讓朝鮮人知道了如何尊重中國這個“上國”,卻沒有考慮朝鮮人的民族自尊心。
更嚴重的是,大清朝管教朝鮮這個小弟時,手段強硬,但面對日本人的步步近逼,朝鮮向中國求助時,中國卻束手無策。所以日韓合并,朝鮮脫離中國并非完全被迫,朝鮮一些精英階層早已有脫離中國之意。而清政府管小弟有方,御強敵無術的表現也引起了朝鮮的輕視。
今天的中國在處理與朝鮮關系時,也存在著兩個誤區,一是過多依靠援助,二是缺少對朝鮮必要的干預。
對朝鮮來說,安全問題事關存亡,經濟援助不能取代安全需要。因此中國不應該對經濟援助給予過高期待。認為只要給朝鮮錢朝鮮就應該聽話,只是中國的一廂情愿。朝鮮半島目前依舊處于停戰狀態,中朝與美韓還是停戰的雙方。韓國無核是因為美國為其提供核保護,而中國又拒絕向朝鮮提供核保護,中國不想與美國搞軍備競賽,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求朝鮮棄核無異于繳盟國的槍,朝鮮也絕對不會接受。
解決朝鮮的安全關切,中國必須加強對朝鮮的干預。朝鮮的核武器研究,開始于90年代,彼時的中國沒有阻止朝鮮,或者說哪時中國也沒有力量在自己的周圍建立一個忠于自己的力量集團,今天的中國則已經不同。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應該有力量在自己的周邊打造有利于自己的地緣政治秩序。對于朝鮮的安全關切,中國即不能像美國保護以色列和韓國一樣保護朝鮮,但也不能完全不聞不理。中國人經常自稱是朝鮮的“老大哥”,但“大哥”不是要一味給錢,當“大哥”必須對自己的“小兄弟”有保有管。
中國應該調整對朝鮮的政策,首先,“管教”朝鮮應該多置于同盟關系框架內。對于朝鮮的干預與制裁,中國可以做,甚至可以做的比美國更嚴厲,但中國對朝鮮的制裁必須放在同盟關系框架內,包括經濟制裁和物資進口控制,以及對朝鮮部分領導人的制裁均可以成為選項,對朝鮮出格的舉動中國絕不能縱容不管。其次:在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層面,中國應該更多的保護朝鮮。對于由美國和西方發起的對朝鮮的制裁,中國必須反對。說到底,朝鮮是中國的盟國,朝鮮有錯誤要由中國來管教,不能讓美國和西方插手。
中朝關系出現了心結,源于中朝雙方對雙邊關系的不同理解與定位。朝鮮其實有心與中國結好,但朝鮮還不知道如何去事中國這樣一個“新大哥”,朝鮮習慣于用蘇聯的標準期待中國,但中國不是蘇聯,也不想當蘇聯;而中國的問題在于,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初具當“大哥”的實力,但中國還沒有學會如何去當好一個“大哥”,對自己的“小兄弟”如何在保與管之間把握尺度,如何打造一個有利于自己的周邊政治秩序是中國需要學習的東西。
不出我所料,在亞太周邊局勢日趨緊張的關頭,金正恩喊話了--無論是誰,都可以成為朋友??吹竭@個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三胖開始站隊了。隨著三胖態度的明朗化,美國返亞張略的階段性成果已經達成。
我曾經分析過,美返亞戰略的核心是朝鮮問題,階段性要達成的目標就是要將朝鮮從中國的陸上,海上戰略縱深中分化和瓦解出去,陷中國與孤立,為美返亞戰略的第三階段的戰略部署營造更加理想的區域環境。
從當前局勢的發展看,美返亞戰略的第三階段部署,是放出日本,挑戰中國,試探中國的斤兩。為了順利布局需要將最主要的不可控因素置于控制之下。這樣,在日本試探中國斤兩時,日本可以放手一搏,而不去顧及朝鮮因素。
在朝鮮態度曖昧時,中日東海互搏,如果出現不利于中方的態勢,中國可以授意朝鮮激化半島局勢,以此左右國際輿論對東亞局勢的關切。反過來,如果態勢對日方不利,不排除朝鮮主動出擊,同樣激化半島局勢,同樣會左右國際暈輪對東亞局勢的關切??梢?,朝鮮態度何等重要。
金正恩的表態消除了美日的顧慮,美返亞戰略第三階段戰略部署的最后一塊絆腳石已經被挪出主干道。中日緊張局勢向戰爭形態漂移將進一步提速。
對于中方來說,現在必須加快進入準備狀態了,給我們留下來的時間真的不多了。日本慣于不宣而戰,一旦鬼子到了家門口,中方倉促上陣,結果對我將大大不利。除去正面戰場上的對抗,中日戰端一起,大陸還要面對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帶路黨,走資派,等等等等,都將跳出來叫囂。中日一戰絕對是一場無論如何也輸不起的戰爭,輸了也許真的就要變天了。
當前,中方應迅速正面回應金正恩喊話,切實利用好朝鮮方面來京溝通的機會,強化與朝鮮鮮血結成的同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予朝鮮切實的幫助。中國擺不平朝鮮,就會失去未來的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幫助金正恩就是幫助中國自己。一旦,金正恩徹底向西,中國將會怎樣?不堪設想啊。
中方拉住金正恩在理論上還存在可能,中方不要再猶豫了,不要再瞻前顧后了,美國是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