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食療法應對春季頑固疾病
谷雨節氣,隨著氣溫迅速回升,降水增加,濕熱交加,讓人一整天感覺很不舒適。專家提醒在谷雨時節適當養生不僅可以強壯身體,也能治療一些頑固疾病:
治胃潰瘍單方
甘草250克,蜂蜜500克。將甘草放入藥壺熬3次后,放入瓶內。服前先將熬好的甘草藥水3匙放在杯里,然后再放入20匙蜂蜜,攪拌均勻,每天分兩次空腹喝完。服藥后,大便次數增加,并逐漸便稀,大便似有膿血排出。一般一周可愈,病久且長的患者,需二周。注意:一個月內需吃軟食。
坐骨神經痛中醫驗方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由于風寒或風濕之邪客于經絡,經氣阻滯,不通則痛,如遷延日久,出現氣滯血瘀,纏綿難愈。
舒筋活絡湯:制乳香12克,制沒藥12克,當歸20克,川芎15克,丹參30克,玄胡15克,杜仲15克,川斷15克,雞血藤30克。獨活12克,威靈仙15克,川牛膝15克,地龍15克,甘草10克。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遍混勻,早晚分服。
慢性胃炎
基本癥狀: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分為慢性淺表性、慢性萎縮性和慢性肥厚性胃炎三種類型。病程遷延,缺乏特異性癥狀,多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如食后飽脹、嚏氣或食欲減退、惡心等。也可伴發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
扁豆飲:炒扁豆、黨參、玉竹、山植、烏梅各等份,水煎至豆熟透時,加白糖適量飲用,適用于各型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關節炎簟方
鮮嫩桑枝30克。用白酒將桑技炒后再用水煎服。
方解:因濕邪侵襲關節經絡。癥見關節疼痛,治宜除濕通絡。桑枝苦、平,人肝經,有祛風濕、利關節、行水氣等功效。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肌膚風癢。
關節炎驗方
熄風通絡湯:桑枝12克,忍冬藤12克,白芍12克,草薜12克,秦艽10克,當歸尾12克,蠶砂10克,稀薟草15克,薏苡仁15克,甘草1.5克。
功效:活絡祛濕,熄風緩痛。
主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者。
加減:有惡風寒、無汗、身痛等癥者,加蘇葉、防風;關節腫大、屈伸不利者,加竹節一、指關節腫大僵硬者,加僵蠶、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熱、關節腫脹熱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氣、自汗惡風者,加丹參、炙遠志、黃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三色湯
配料:黃豆芽2兩,姜絲20克。紅大椒1個,植物油、白醋、濕淀粉、雞湯、食鹽、麻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油鍋燒熱,下黃豆芽煸炒幾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將鍋內放入雞湯,姜絲,燒開后把紅大椒入鍋再次滾開后,將黃豆芽、鹽、入鍋,再用濕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即成。
此方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之功效。對筋骨拘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