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一天反復發燒怎么辦呢?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每當生病的時候總會出現發燒現象,等看完醫生,打過退燒針或者吃過退燒藥后,燒就會退下去,但過不了多久,又會發燒,在一天內總是反反復復的發燒退燒,許多家長都迫切的想知道,小孩一天反復發燒怎么辦呢?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
寶寶一發燒,家長就擔心會燒壞腦子,其實,發燒只是一種癥狀,家長需要通過發燒弄清楚孩子本身疾病所在,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至于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不必過分擔憂。
孩子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呼吸道的癥狀,如咳嗽、流涕、打噴嚏,甚至呼吸急促等,其次是消化道感染如秋季腹瀉、急性胃腸炎,常伴有腹瀉、嘔吐、腹痛等癥狀。這種發熱往往會持續3~5天,經過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療,體溫會很快恢復正常。如果孩子發燒時間超過5~7天,且經過以上治療不見好轉,則需要按發燒原因認真系統地檢查,以便排除一些其他發燒性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結締組織病等發熱性疾病。
實際上,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可能會影響智力發育,而并非是高燒引起的,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差,輕度病毒感染可能高燒40℃,年齡段不同的孩子發燒的主要原因也會有所不同。
-先物理降溫還是服退燒藥
有的孩子一發燒就是好幾天,如果需要退燒,什么時候退燒較好?是否應該先進行物理降溫?侯教授稱,孩子發燒是人體對疾病的反應,對調動機體防病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隨著原發疾病的好轉,體溫會逐漸正常,可在家中口服退燒藥物。
遇到孩子發燒時家長不要著急,如果孩子體溫在39℃以下,且精神狀態良好,可以口服退熱藥物治療,需要注意的是,退熱藥是通過發汗達到退燒目的的,如吃了藥物后體溫不退,可給孩子喂熱水發汗,或給予熱水擦浴協助退熱,或反復擦拭小兒的背部及腋下、腹股溝、四肢皮膚等血管豐富的部位。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9℃,且精神萎靡或有高熱驚厥病史,可先在家中口服退熱藥后,及時送醫院就診。
對新生兒不宜使用退熱藥和酒精擦浴,可脫去外衣或減少被子散熱,或熱水擦浴降溫。有時候孩子對疾病的反應性過強,退熱藥治療效果不好,可激素降溫。
家長還應注意讓病兒臥床充分休息,減少體力的消耗。發燒后孩子食欲差,可吃些流質食物,要少吃或不吃油膩食物,多喝水,也可加少量的食鹽,促其發汗,有利于體溫下降和毒素排泄,防止脫水。
-退燒藥不可隨意吃
平時,家里應備有體溫表、退燒藥,以便應急,發熱兒童須每隔1小時測量體溫一次。退燒藥有布洛芬、百服寧、小兒退熱栓等,也可以選用中藥,但由于中藥退熱作用緩慢,侯偉教授稱,不推薦家長選用中藥,特別是為嬰幼兒退燒。退燒藥也不可多服或將劑量增加。
一般來說,當孩子出現反復發燒的時候,最好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控制,作為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亂用一些退燒藥,可以給孩子采取物理降溫的方式,另外在孩子出現發燒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護理孩子,讓孩子充分休息,多喝一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