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巖溶科學文獻是什么?《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于崇禎十五年(1642年)。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中國最大的木雕佛像等相關內容。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巖溶科學文獻等相關內容。

內容簡介
徐霞客的出游大至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北登恒山,南及閩粵,東涉普陀,西攀太華之嶺,偏重搜奇訪勝,寫下了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嵩山、華山、五臺山、恒山等名山游記十七篇;后期的西南地區之行,則在探尋山川源流、風土文物的同時,重點考察和記述喀斯特(石灰巖)地貌的分布及其發育規律。
地貌學
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看見過許多地貌形態。記錄在游記中的地貌類型就有巖溶地貌.山岳地貌、紅層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緣地貌和應用地貌七種。被他描述過的地貌形態名稱多達一百零二種。其中中國西南地區巖溶地貌尤為詳細。
地表巖溶方面,徐霞客通過實地考察我國東南、中南和西南地區巖溶地貌最發達的地區,非常全面而系統地記錄了這些地區地表巖溶的各類地貌形態,如石芽、溶溝、巖溶裂隙、落水洞、漏斗、豎井、溶蝕洼地、巖溶槽谷、巖溶盆地、盲谷、干谷巖溶嶂谷、天窗、天生橋、巖溶湖巖溶泉、峰林、孤峰、巖洞、穿山、溶帽山等。徐霞客還對巖溶地貌的分布范圍及地區差異作了精辟的論述。由此可見,徐霞客對地表巖溶地貌已有一套系統的分類和命名。

地下巖溶方面,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溶洞洞穴堆積、地下河、地下湖、洞穴瀑布等!缎煜伎陀斡洝分杏涊d的溶洞共二百八十八個,經他親自人洞考察的有二百五十個,占百分之八十七,這個數字不包括他游過但現存《徐霞客游記》中沒有記載的溶洞,如張公洞、善卷洞等。描述洞穴的內容包括洞穴大小和洞口方向,洞穴類型和形態結構,洞穴堆積,洞穴生物,洞穴氣候,洞穴音響,洞穴考古,洞穴利用,洞內石頭的顏色,洞穴成因等十二項。有的地方還記述了他考察洞穴的技術。
水文學
《徐霞客游記》用較大的篇幅描述了各地的水體類型和水文特征,記載大小河流五百五十一條,湖、澤潭、池、沼澤一百九十八個。對河流水文的描述包括流域范圍、水系、河流大小、河水的流速、含沙量水量變化、水質、分水嶺、伏流、河床的地區差異等。為了論證長江的源頭,晚年他專門寫了《江源考》,據理反駁“岷山導江”的錯誤,理直氣壯地主張:“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為人們正確地認識江源作出了貢獻。
《徐霞客游記》把沼澤稱作“阻洳”、“湖”或“干海子”。當他考察了云南保山大寨的干海子后,寫了一篇相當精彩的論述沼澤形態性質、生產性能水文特征的專題論文,把這個沼澤的形狀、大小、生物、土壤、水文、生產、交通,物理性質作了詳細的描述。像這樣詳細而具有科學價值的論述沼澤的文獻,在徐霞客以前沒有出現過。根據徐霞客的描述,現代地理學者認為這個沼澤“可能是一片泥炭沼澤地。在這片泥炭沼澤地里,上面生長著蕪草青青的茂密植被,下有草士浮結’和‘蕪土交工陷的泥炭層,而且還有補給沼澤的溪水流經其間。這個地方,現在已建成水庫,叫做大海壩水庫。再也見不到當年徐霞客所描述的景象了。
《徐霞客游記》關于地下熱水的記載也很豐富。他把水溫不同的地下熱水分成四類:(1)冷水泉,與冷礦水相當,水溫在25℃以下。(2)溫泉,與低中溫熱水相當,溫度在25—55℃。(3)熱水泉,與高溫熱水相當,溫度在55—90℃。(4)沸泉,與過熱水相當,溫度在90℃以上。徐霞客對地下熱水的分類跟現代地下熱水分類很接近,難能可貴。此外,記載了當時人們利用地下熱水資源的各種辦法,如沐浴、治病、食品加工、提取地下熱水中的礦物資源—硫黃、硝等。
人文地理
《徐霞客游記》中有不少人文地理內容,如手工業礦業、農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城鎮聚落、少數民族、各地民情風俗等。如書中記載了煤、錫、銀、金、銅、鉛、硝、鹽、雄黃、硫黃、瑪瑙、大理石等十二種礦物的產地、開采和冶煉情況,是明代重要的礦冶史料。
另外,徐霞客糾正了地理文獻中的一些錯誤,如否定《尚書》以來流行一千多年的“泯山導江”說,肯定了金沙江是長江上源,還正確指出河床坡度和侵蝕力成正比。植物學方面,他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速對植物分布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
創作背景
徐霞客的游歷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雖然他的母親也鼓勵他,并為他制作遠游冠,以壯行色,但直到天啟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時間都不會太長,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例如萬歷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啟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游;泰昌元年(1620)出游63日;天啟三年(1623)出游54日。第二階段則自天啟五年(1625)他母親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禎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計程亦不計年,旅泊巖棲,游行無礙”,這期間歷游浙、閩、贛、楚、粵西、黔、滇等地。吳國華為徐霞客作《壙志銘》,說他的游歷“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侖天柱,參西番法寶,往來雞足山中,單裝徒步,行十萬余里,因得探江河發源,尋三大龍脈”。

徐霞客的游歷日記,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編次。他于崇禎十三年(1640)從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將游歷所記原稿托給他的家庭教師季夢良整理。季夢良先是推辭,后來要接受這項任務之時,徐霞客就過世了,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紉攜去,但此時文稿已有部分遺失。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僅將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帶回。徐屺仍將文稿托給季夢良說:“非吾師不能成先君之志也!庇谑羌緣袅肌氨樗堰z帙,補忠紉之所未補,因地分集,錄成一篇”!缎煜伎陀斡洝沸纬梢徊客暾餍问,是季夢良的整理之功,這也是《徐霞客游記》的第一個抄本。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