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按物品自然屬性分類的藥書是什么書?《本草經集注》,古代藥學著作。共七卷。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編著于(約公元480-498年前)。陶氏認為《本經》自“魏晉以來,吳普、李當之等更復損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揉,冷熱交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醫家不能備見”等問題,于是給予整理、作注。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按物品自然屬性分類的藥書等相關內容。

書本內容
本書共7卷,載藥730種,分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類,這是藥物分類的一個進步,但每類之中仍分三品。又創“諸病通用藥”,如治風通用藥有防風、防已、秦艽、芎勞等,治黃疽通用藥有茵陳。柜子、紫草等。這對臨床選擇用藥,有很大的助益。對藥物的產地、采集時間。炮制、用量、服法、藥品真偽等與療效的關系,均有所論述。本書問世后有很大的影響,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書基礎上補充修訂而成的。
評論

南朝博物學家陶弘景把千仞積累的經驗和知識搜集起來,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了另一次總結,整理成《本草經集注》一書。共得藥物七百三十種,書中,他首創按藥物的自然屬性和治療屬性分類的新方法。首先把七百多種藥分為草、木、米食、蟲獸、玉石、果菜和有名未用等七類,這種分類方法后來成了我國古代藥物分類的標準方法,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間一直被沿用,并加以發展。陶弘景還首創治療性能對藥物進行分類的方法,例如,祛風的藥物有防風、秦艽、防己、獨活等,就歸在同一類。這種分類方法便于治療參考,對醫藥的發展業起到了促進作用。
學術價值

(1)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
(2)對藥物的形態、行為、產地、采制、劑量、真偽等作了較為詳盡的論述。強調產地和采制方法與療效的密切關系。
(3)首創“諸病通用藥”。如:治風通用防風、防己、秦九、川芎等。
(4)考定了古今用藥的度量衡,規定了湯、酒、膏、丸的制作規范。
(5)初步確立了綜合性本草著作的編寫模式。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