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樹是什么樹?輕木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樹,10-12年的生長就可以達到16-18米的高度。常常被用作隔音隔熱的材料,也被用過救生用品和飛機制造的良才。輕木的生長速度到底有多快呢?下面就跟360常識網(wǎng)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樹等相關內容。

形態(tài)特征
中等大小的常綠喬木,10-12年生的樹高可達16-18米,胸圍1.53-1.83米,樹皮灰色,光滑。葉片心狀卵圓形,掌狀淺裂或否,背面多少被星狀柔毛,長15.24-30.5厘米,寬12.7-20-32厘米,基出掌狀脈7條,中肋兩側羽狀脈5-6對,近對生,其余掌狀脈外側具羽狀脈,網(wǎng)狀細脈多數(shù),均于背面密被,上面疏被褐色星狀柔毛;葉柄長5-20厘米,粗0.64-1.27厘米,密被褐色星狀柔毛;托葉明顯,早落。
花單生近枝頂葉腋,直立;花梗長8-10厘米,粗5毫米,和花萼均被褐色星狀毛;萼筒厚革質,長3.5厘米,上部粗2厘米,萼裂片長約1厘米,其中三枚寬卵圓形,邊緣近膜質、有綿狀緣,另2枚銳三角形,厚,無毛;花瓣匙形,白色,長8-8.5厘米,寬1.3-1.8厘米,無毛;雄蕊管長9厘米,下部細圓筒形,光滑,長5厘米,粗2-3毫米,上部扭轉,擴成漏斗狀,粗達1.8厘米,有縷絲狀花絲痕紋;花柱圓柱形,長4.5厘米,粗1.5毫米,有縱溝,藏于雄蕊管內,柱頭59相互扭轉成螺旋狀紡錘形,長2.5厘米,粗5毫米,伸出于花藥之上。蒴果圓柱形,長12.7-17-8厘米,內面有綿狀簇毛,室背5爿裂,成熟時果爿脫落,簇毛散開成貓尾狀,種子多數(shù),淡紅色或咖啡色,疏被青色絲狀綿毛;ㄆ3-4月。

生長環(huán)境
輕木為赤道帶雨林型的代表樹種,要求濕熱的氣候條件;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保持在75%以上,年平均氣溫21℃以上,最低溫在7℃以上,當出現(xiàn)4-5℃以下時則造成嚴重寒害。輕木分布于熱帶的低海拔地區(qū),屬低海拔樹種,在原產(chǎn)地能生長海拔0-1000米的地區(qū),但以海拔304-762米最為適宜。中國的引種地區(qū),因處于熱帶北緣,只宜在海拔700米以下地區(qū)引種。
淺根性和非常喜光的樹種。干枝脆弱,容易風倒斷折。幼苗期需要適當蔭蔽,或在夏季陽光很強時才能稍耐側方庇蔭。病蟲害較多,無萌芽性,速生,壽命短。喜歡生長在潮濕深厚的森林土壤或河岸沖積土上。在磚紅壤性土或黏土上生長緩慢。積水的沼澤地對輕木生長最不適宜。栽種在瘠薄的山坡,由于沖刷,輕木長勢欠佳,而且木質有老化現(xiàn)象。
分布范圍
原產(chǎn)于美洲的熱帶地區(qū)。主產(chǎn)區(qū)是厄瓜多爾,其次是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翠西哥、危地馬拉、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巴拿馬。
1911年以后,由于發(fā)現(xiàn)輕木具有特殊經(jīng)濟價值,各熱帶國家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南非等先后引種;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已有一定規(guī)模的栽培。
中國最早臺灣南部引種試種成功。自1960年起,引入中國海南、廣東西部、福建、廣西南部試種,但有些地區(qū)受寒害,僅海南萬寧興隆和儋州兩地、尖峰嶺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引種區(qū)栽培成功。中國云南西雙版納自1961-1964年在景洪林場進行大面積栽種,1965年又在勐侖林場大面積栽種,均獲得成功,生長良好。
繁殖方法
采種
果實6月中旬成熟。果實初裂時,要及時采收,否則開裂后種子隨棉毛飛散。果實采收后要及時晾曬,取出帶種的棉絮,放入大瓦缸中,取1支長1米直徑3厘米的木棍,在木棍的一端交叉釘上兩支長20厘米,寬3厘米、厚2厘米的木條,制作成彈棉絮的簡單工具,放入缸內用力來回旋動木棍,使種子與棉絮分離,取得純凈種子,種子凈度94%以上,千粒重6.32-8.62克。種子有效保存期較長,一般不易失去發(fā)芽力,在密封玻璃皿內干燥貯藏,置于涼爽處,保存6年以上種子尚有生活力。

播種
種子較小,苗圃地宜選擇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性立地。輕木種子細小,要求床面平整。播種前種子需進行催芽處理,一般采用80℃水浸種24小時(自然冷卻)即可播種,用細篩篩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用遮光網(wǎng)搭蔭棚遮光,以保持床面濕潤,每天早、晚備淋水1次,6天左右開始發(fā)芽,發(fā)芽率達80%以上。小苗高2-3厘米時,要盡量帶土移入營養(yǎng)杯培育,適當遮蔭,加強苗圃常規(guī)管理,約3-4個月苗高達50-60厘米以上,可以出圃栽種。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