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電視機是什么樣子?電視機是指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特性和視覺心理,利用電的方法來傳播光學信息的機器。電視機的基本系統由攝像、傳輸和顯像3部分組成。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電視機等相關內容。

貝爾德發明電視機
一個名叫貝爾德的蘇格蘭青年經過10多年的努力研究,1925年他利用舊無線電器材、舊糖盒、自行車燈透鏡和舊電線等廢舊材料,造出了世界上最原始的電視攝影機和接收機。
1926年1月27日,在英國倫敦皇家學會,貝爾德向40名科學家展示了他的發明成果。他在一間屋里放電視,科學家們在另一間屋里觀看,熒光屏上出現一個人在抽煙和說話的畫面。后來,這次展示被國際公認為第一次公開播放電視的日子。

最初的電視發射距離只有3米,圖像也模糊不清。因為缺少資金,貝爾德親自拜訪了一位店鋪老板,并與他商定,每天在店鋪里放電視以吸引顧客,老板則每星期付給他酬金25英鎊。
貝爾德把所得的錢全部用于購買材料,改進設備,繼續進行電視的研究和試驗。1929年,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在倫敦用無線電波把電視圖像送到紐約,紐約人在熒光屏上看到了倫敦。當時,這一事件轟動了全世界。
從此以后,電視很快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以后,電視又出現了彩色視頻,豐富了人們的視覺效果。隨著音頻的加入,電視機技術不斷臻于完善,并迅速擴展到世界。
電視機原理
電視機主要由高頻頭、伴音頻頭、伴音通道、公共通道、同步掃描通道、彩色控制顯示和電源等部分組成。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從天線上接收下來的信號,經過高頻頭選擇出高頻電視信號,并進行放大處理,然后送出一個固定的中頻電視信號。
公共通道由中頻放大器、視頻檢波器、視頻放大器和顯像管組成。中頻放大器把來自高頻頭的中頻信號放大到足夠的幅度,經視頻檢波器檢波,去掉中頻載波,還原出圖像信號,而且變換出第二件音中頻信號。圖像信號經視頻放大后送到顯像管中發射電子的陰極,以控制顯像管發射電子束的強調,熒光屏上即可顯出的圖像。
第二伴音中頻信號進入伴音通道放大處理,由揚聲器放出伴音同步掃描通道主要產生場掃描、行掃描信號。行掃描信號使套在顯像管上的偏轉線圈產生的磁場能控制顯像管陰極發射的電子,在熒光屏上從左上角至右上角進行掃描,掃第一行,接著掃下一行(整幅熒光屏掃625行),場掃描信號控制偏轉線圈,使畫面每秒有25場(由于隔行掃描每秒畫面實際有2×25=50幅)。由于行、場光點的掃描位置與電視攝像管對著景物時掃描景物光點的位置是相同的,故熒光屏上就能呈現出景物的輪廓和景物各部分的光暗程度
高壓整流器是得到屁像管所需的高壓,一般在1萬~2.5萬V以上。電源部分是完成交流到直流的轉換,所得的真流電壓供給電視內各部分用電。
約翰·洛吉·貝爾德生平簡介
約翰·洛吉·貝爾德1888年出生于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畢業后在一家電器公司工作。1923年,因為身體原因,他辭職在家,并受馬尼可的遠距離無線電發明的啟示,決心開始“用電傳送圖像”,最初他使用的方式還是圖片和硒板,但最終得到的只是靜止的圖像。如何才能得到活動的圖像呢?為了這個實驗的成功,貝爾德不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還不斷和朋友借錢,到了最后只好利用身邊一切可用的材料:用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只破茶葉箱相連,箱上安裝了一只從廢物堆里撿來的電動機,它可轉動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掃描圓盆”,還有裝在舊餅干箱里的投影燈,幾塊透鏡及從報廢的軍用電視機上拆下來的部件等等。這一切凌亂的東西被貝爾德用膠水、細繩及電線串連在一起,成了他發明機的實驗裝置。當然,貝爾德知道,如果要成功地做成有圖像的裝置,必須把要發送的圖片或物體分成許多小點兒,或暗或明,再以電信號的形式發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一端讓它重現出來。

利用所有收集到的舊收音器材、霓虹燈管、掃描盤、電熱棒和可以間斷發電的磁波燈和光電管,經過上百次的反復嘗試,貝爾德終于在1925年10月2日的清晨在另一個房間的影像接收機中看到自己玩偶比爾的臉。
英國科學家約翰·洛吉·貝爾德(J.L.Baird,1888~1946)一直致力于用機械掃描法傳輸電視圖像。1925年10月2日,他終于制造出了第一臺能傳輸圖像的機械式電視機,這就是電視的雛形。盡管畫面上木偶面部很模糊,噪音也很大,但能在一個不起眼的黑盒子中看到栩栩如生的圖像,仍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剛問世的電視被稱為"神奇魔盒。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