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對導彈攔截的國家是什么國家?導彈(missile)是一種攜帶戰斗部,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飛行航跡,導向目標并摧毀目標的飛行器。導彈通常由戰斗部、控制系統、發動機裝置和彈體等組成。導彈摧毀目標的有效載荷是戰斗部(或彈頭),可為核裝藥、常規裝藥、化學戰劑、生物戰劑,或者使用電磁脈沖戰斗部。其中,裝普通裝藥的稱常規導彈;裝核裝藥的稱核導彈。導彈武器突出的性能特點是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突防能力強。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最早對導彈攔截的國家等相關內容。

最早對導彈攔截的國家
1944年6月德國開始使用V—1導彈對英國實施襲擊。在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后的第8天,德軍首先向倫敦發射了4枚V—1導彈,事隔3天后,就開始實施大規模襲擊,在24小時內共發射了300枚。V—1導彈威力之大,使英國蒙受了重大損失。6月16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召開了緊急會議,并采取了一系列對付的措施。使用飛機攔截就是一種方法。因為V—1導彈平均速度僅有650公里,且彈道固定。英國實施攔截的空軍部隊是皇家空軍第616中隊,飛機的型號有“風暴式戰斗機”、“臺風式戰斗機”、“噴氣式戰斗機”和“流星式戰斗機”。飛機上裝有4門20毫米西班牙式航炮。攔截的主要手段是用航炮射擊V—1導彈或用翼尖輕輕地碰它一下,破壞它陀螺儀的工作,使之偏離航向。運用高射炮射擊也是攔截的一種方法,英國共集結了2800門高射炮,用以擊毀V—1導彈。再則利用氣球攔截,共施放了2000多個氣球。運用以上方法有效地攔截了德軍的V—1導彈。據統計,在80天內德軍共發射了V—1導彈8000枚,被英國攔截的就有46%。其中戰斗機擊落的占24%,高炮擊落的占17%,氣球攔截的占5%。這就是人類戰爭史上對導彈的最早攔截。

導彈基本結構
導彈通常由戰斗部、彈體結構、動力裝置和制導系統組成:
1)戰斗部是毀傷目標的專用裝置。彈道導彈的戰斗部一般配置在導彈的頭部。戰斗部又叫彈頭。戰斗部主要由殼體、戰斗裝藥、引爆裝置和保險裝置組成。戰略導彈的彈頭大多用核裝藥。可以是單彈頭,也可以是多彈頭。多彈頭有集束式、分導式和機動式3種。戰術導彈的戰斗部多采用非核裝藥,如高能炸藥、化學毒劑、生物戰劑等,有的也用核裝藥。
2)彈體結構是把導彈各部分連接起來的支承結構。巡航導彈的彈體結構在外形上和飛機相似。對彈體結構的主要要求是重量輕,空氣動力外形好。
3)動力裝置是導彈飛行的動力源。導彈的動力裝置常用固體或液體火箭發動機,有的用渦輪風扇或渦輪噴氣發動機、混合推進劑火箭發動機、沖壓噴氣發動機。巡航導彈通常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助推,渦輪風扇或渦輪噴氣發動機巡航。彈道導彈一般用固體或液體火箭發動機。

4)制導系統用于控制導彈的飛行方向、姿態、高度和速度,引導導彈或彈頭準確地飛向目標。導彈通常使用無線電制導、慣性制導、尋的制導、地形匹配制導、遙控制導、有線制導等方式。不同類型的導彈可用不同的制導方式。有的導彈只用其中的一種,有的用幾種進行復合制導。彈道導彈早期曾用過無線電指令制導,后來大多用慣性制導,也有用天文-慣性和慣性-地形匹配復合制導的。巡航導彈多用慣性-地形匹配復合制導,地空或艦空導彈多用遙控、尋的或復合制導。反坦克導彈常用有線制導。導彈是導彈武器系統的核心。只有導彈還不能保證戰斗任務的完成,需要導彈武器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協調一致地工作,才能完成戰斗任務。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