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杉木樹有多大?杉木,學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又名:沙木、沙樹等,屬柏目,杉科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2.5-3米;樹皮灰褐色;冬芽近圓形,雄球花圓錐狀,雌球花單生,球果卵圓形,長2.5-5厘米,徑3-4厘米;種子扁平,遮蓋著種鱗,長卵形或矩圓形,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大的杉木樹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大的杉木樹
在浙江省慶元縣豐墻大隊的蓮花山發現的一株大杉木,相傳是明朝弘治年間種植的,樹齡有500多年。樹高35米,有10層樓房那么高。樹干周長有5.51米,三個人手拉手才能圍一圈。一株樹的木材有37立方米,可做雙人課桌1360張。群眾稱它為“杉木王”。
但是這還不是世界最大的杉木樹,真正的“杉木王”是生長在臺灣的一棵大杉樹。這棵大杉樹在臺灣中部海拔一千多米高山上。它的樹干6個人手拉手還抱不過來。在杉木中,它算是世界最大的杉木樹了。

形態特征
喬木,高達30m,胸徑可達2.5~3m;幼樹樹冠尖塔形,大樹樹冠圓錐形,樹皮灰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內皮淡紅色;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常成二列狀,幼枝綠色,光滑無毛;冬芽近圓形,有小型葉狀的芽鱗,花芽圓球形、較大。
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側枝之葉基部扭轉成二列狀,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通常微彎、呈鐮狀,革質、堅硬,長2~6cm,寬3~5mm,邊緣有細缺齒,先端漸尖,稀微鈍,上面深綠色,有光澤,除先端及基部外兩側有窄氣孔帶,微具白粉或白粉不明顯,下面淡綠色,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白粉氣孔帶;老樹之葉通常較窄短、較厚,上面無氣孔線。
雄球花圓錐狀,長0.5~1.5cm,有短梗,通常40余個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3(4)個集生,綠色,苞鱗橫橢圓形,先端急尖,上部邊緣膜質,有不規則的細齒,長寬幾相等,約3.5~4mm。
球果卵圓形,長2.5~5cm,徑3~4cm;熟時苞鱗革質,棕黃色,三角狀卵形,長約1.7cm,寬1.5cm,先端有堅硬的刺狀尖頭,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向外反卷或不反卷,背面的中肋兩側有2條稀疏氣孔帶;種鱗很小,先端三裂,側裂較大,裂片分離,先端有不規則細鋸齒,腹面著生3粒種子;種子扁平,遮蓋著種鱗,長卵形或矩圓形,暗褐色,有光澤,兩側邊緣有窄翅,長7~8mm,寬5mm;子葉2枚,發芽時出土。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生長習性
杉木為亞熱帶樹種,較喜光。喜溫暖濕潤,多霧靜風的氣候環境,不耐嚴寒及濕熱,怕風,怕旱。適應年平均溫度15℃~23℃,極端最低溫度-17℃,年降水量800~2000mm的氣候條件。耐寒性大于它的耐旱能力,水濕條件的影響大于溫度條件。怕鹽堿,對土壤要求比一般樹種要高,喜肥沃、深厚、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淺根性,沒有明顯的主根,側根、須根發達,再生力強,但穿透力弱。

地理分布
為中國長江流域、秦嶺以南地區栽培最廣、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用材樹種。栽培區北起秦嶺南坡、河南桐柏山、安徽大別山、江蘇句容、宜興,南至廣東信宜、廣西玉林、龍津、云南廣南、麻栗坡、屏邊、昆明、會澤、大理,東自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北部、西部山區,西至四川大渡河流域(瀘定磨西面以東地區)及西南部安寧河流域。垂直分布的上限常隨地形和氣候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在東部大別山區海拔700米以下,福建戴云山區1000米以下,在四川峨眉山海拔1800米以下,云南大理海拔2500米以下。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浙江舟山。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