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拉鏈拉鏈(zipper)是依靠連續排列的鏈牙,使物品并合或分離的連接件,現大量用于服裝、包袋、帳篷等。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拉鏈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的拉鏈
1893年在芝加哥舉行的十屆博覽會上,被稱為“鉤環索扣”的新奇展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這種能代替紐扣的“鉤環索扣,是由許多鉤子和環構成的。

移動和溝環連在一起的滑塊,就能使鉤環嚙合或脫開。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拉鏈。世界上第一根拉鏈,是美國人加德森受到了衣領上風紀扣的啟發而發明的。1893年,他獲得了這項獎發明的專利權。由于當時的拉鏈是手工制作,價格昂貴,加之扣入的鉤子很容易從環中脫出,所以拉鏈問世后遭到了冷遇,但加德森沒有氣餒。在此后的10年中,他鍥而不舍地對拉鏈作了多次改進。終于到了20世紀20年代后期,拉鏈風靡歐美各國。
拉鏈的定義:
1由兩條帶上各有一排金屬齒或塑料齒組成的扣件,用于連接開口的邊緣(如衣服或袋口),有一滑動件可將兩排齒拉入聯鎖位置使開口封閉;
2連結于某物(作為被吊起或放落的物體)上以拉緊、穩定或引導該物的鏈。
組成
拉鏈由鏈牙、拉頭、上下止(前碼和后碼)或鎖緊件等組成。其中鏈牙是關
鍵部分,它直接決定拉鏈的側拉強度。一般拉鏈有兩片鏈帶,每片鏈帶上各自有一列鏈牙,兩列鏈牙相互交錯排列。拉頭夾持兩側鏈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兩側的鏈牙相互嚙合或脫開。

拉鏈組件的詳細內容為:
1.布帶tape:由棉紗、化纖或混合化纖織成的柔性帶,用于承載鏈牙及其他拉鏈組件;
2.帶筋bead:布帶邊緣用來承載金屬或塑料鏈牙的加強部分;
3.筋繩rope:指帶筋中間由多股纖維組成的繩狀物;
4.鏈牙scoops:指金屬、塑料等材料通過加工后呈一定形狀的齒牙;
5.中芯線filler cord:由多股纖維線加工而成,用于尼龍拉鏈牙鏈生產的繩狀物;
6.牙鏈chain:指連續排列的牙;
7.牙鏈帶one side zipper chain:牙鏈固定在布帶上稱牙鏈帶;
8.鏈帶zipper chain:由兩邊牙鏈帶嚙合而成鏈帶;
9.上止top stop:固定于牙鏈帶上,限止牙鏈拉合時拉頭滑出牙鏈帶的止動件;
10.下止bottom stop:固定于牙鏈帶上,限止牙鏈拉開時拉頭滑出牙鏈帶,并使得兩邊牙鏈帶不可完全分開的止動件;
11.前、后帶頭Back&forth head tape:拉鏈上沒有鏈牙部分的布帶稱帶頭,上止端為前帶頭,下止端為后帶頭;
12.插管(也稱插銷)pin separable:固定在開尾拉鏈尾端,用于完全分開鏈帶的管形件;
13.插座box retainer(應該是pin box):固定在開尾拉鏈尾端,用于完全分開鏈帶的方塊件;
14.雙開尾檔件two pin:一種與插管配合,用于雙開尾拉鏈上的管形檔件;
15.加強膠帶strengthened tape:用于增強插管、插座與布帶結合強度,提高拉鏈使用壽命的復合型薄片;
16.拉頭slider:使鏈牙嚙合和拉開的運動部件;
17.拉片puller:是拉頭的一個組件,它可設計成各種幾何形狀與拉頭體聯接或通過中間件與拉頭體聯接,實現拉鏈開合;(可以直接掛,和間接掛);
18.中間聯接件the connecter:聯接拉頭體與拉片的中間元件。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