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口干想喝水是什么原因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總是口干想喝水,但是剛喝完水喉嚨還是難受還是想喝,反正就是總是口干想喝水,一些人可能不在乎這些細小的事,但是這些并不能疏忽,出現這種情況會有各種原因的,應該及時去醫院確診,看看到底是屬于什么原因。下面讓小編來解除大家的疑惑吧。
其實,“口干”與“干燥綜合征”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種感覺或者是一種癥狀,后者則是一種特定的疾病,患者不能望文生義,隨意給自己戴帽子。
1、口干多數是生理性的口干作為人皆有之的感覺,絕大多數是生理性的,口干——攝水的條件反射環路就是其中之一。神經系統的下丘腦外側區中存在著攝水中樞,當人在少飲、運動、失血等情況下,隨著機體水分的減少,血液就會變稠,醫學上叫做血液高滲化。這一生物信息刺激了攝水中樞就會產生渴覺,即口干感。同時,人的本能也會讓泌尿系統放慢“工作節奏”,少撒尿。人體通過這種負反饋機制,就能控制住水的進出口,使身體保持必要的水分。因此,生理性口干的特點是,口干感常發生于超出正常生理活動量的初期,口干程度與失水量有關。對策解除生理性口干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時補充水分,而喝飲料、喝酒,或吃酸味東西都不是好辦法。
2、藥物性口干有些可避免還有一些人口干是由于藥物引起的,多見于長期服同一種藥物的慢性病患者。有統計顯示,64%的口干癥與長期服用同一種藥物有關,高血壓、憂郁癥、甲亢、水腫等患者不得不長期服用某種藥物,都可引起口干,而可能引起口干癥狀的藥物有數百種之多。最常見的引起口干的藥物有利血平、甲基多巴等抗高血壓藥物,抗抑郁藥尤其是三環類抗抑郁藥,抗甲亢藥物,鎮靜劑,利尿劑,抗副交感神經類藥物,α受體和β受體阻滯劑等。一些用于急診的藥物,如常用于緩解膽絞痛的阿托品等也可能造成口干,蒲公英、大蕁麻等部分中草藥和辣椒、大蒜、銀杏等也可引起口干癥。秋季嘴唇干裂!對策解決藥物性口干的方法是盡量避免使用有口干副作用的藥物。需長期服用某種藥物的慢性病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適時更換藥物;對于治療某種疾病特殊有效而又有口干副作用的藥物,可權衡利弊后再使用;必須使用時可服用一些能改善口腔癥狀的其他輔助藥物,如有滋陰生津功效的中藥。
3、病理性口干提示系統性疾病許多疾病的臨床表現有口干癥狀,如貧血、甲亢、鼻竇炎、移植抗宿主病、神經節病變、中樞疾患等。在這些疾病中,可以列為“明星級”的是糖尿病。其實,口干不單單是糖尿病的臨床表現,鮮為人知的是,艾滋病患者中約有4%~8%有涎腺損害,主要表現為反復的涎腺增大以及口干癥;丙肝患者約有10%~33%患有涎腺疾病,唾液流率有明顯降低而導致口干癥。此外,多種原因造成的涎腺功能障礙會直接引發口干癥。例如急性化膿性腮腺炎可導致上皮腫脹,管腔狹窄,部分腺管堵塞,導致唾液分泌下降;當急性炎癥轉化為慢性時,腺體組織破壞,被纖維化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取代,進一步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涎腺腫瘤、涎石、囊性纖維化、涎腺體積過小、發育不全等也可導致口干癥。因頭頸部腫瘤而做放療導致腺體萎縮和壞死引發的口干癥也很常見。鼻部疾病、鼾癥患者的口呼吸因通氣過度而加速唾液蒸發,從而引發口干癥,這種病人常常在夜間因口干而驚醒,或清晨口干明顯。
遇到這種情況你還在糊糊涂涂的一笑而過而不往心里去嗎?遇到這種情況你還在以為沒事吧,其實在生活中有病就要去看醫生,任何小病一拖再拖都會釀成大病,總是口干想喝水那一定要喝足足的水,在喝水的同時也一定要及時去醫院看病,確診然后去治療,希望大家都能擺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