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冷凍肉?冷凍肉的特點
冷凍肉是將屠宰后的豬肉先放在-25℃以下的低溫條件下快速降溫使其凍結,然后再置于-18℃條件下儲存。在此冷凍條件下,細菌不會大量繁殖,酶活力大大降低,可以較長時間保存。由于是在凍結條件下銷售,所以稱冷凍肉,俗稱“冷氣肉”。
肉在凍結期間,因冷凍庫是容易揮發水分的“干燥箱”,致使肉塊中水分減少,組織干縮,纖維變粗,肉色變暗,脂肪組織被部分氧化,而且,豬肉在凍結及解凍過程中,流失的汁液會減少肉中約7%蛋白質等營養素,并使風味物質減少,冷凍肉不但營養價值略有降低,口味也稍差。如處理不當,還可能有不良異味。
冷凍肉需等待融解后才能燒煮,或加工咸肉片、肉絲、肉丁等形狀后再烹調。如果只要大塊冷凍肉中的一部分,應該從中斬下需要的部分,另一部分仍讓它繼續冷凍,即不能把冷凍肉全部融解后再次冷凍。
為了吃到與新鮮食品相近的冷凍食品,買回家的冷凍肉應先按每次需吃的數量分割,放入-18℃以下的冷凍室里。解凍后的食品應盡早加工烹飪,不應再次冷凍,以免肉品中的水和營養素在反復凍結、融解中流失。
什么是冷鮮肉?冷鮮肉的特點
由于屠宰,運輸、銷售等環境的改進,今天已有條件出售質量更好的冷鮮肉。冷鮮肉又稱冷卻肉,是在屠宰后迅速使豬肉冷卻(不是冷凍),在24小時內使肉尸溫度降至0~4℃,并在以后的再加工、運輸,銷售全過程始終保持在0~4度條件下。
由于冷鮮肉始終處于冷鏈狀態,能較快排出肉尸內(包括肉質深部)的熱量,并在肉體表面形成一層干燥膜,減緩了肉體水分的揮發,從而阻止微生物生長繁殖,延長了保質期。
再說,冷鮮肉肌糖原酵解過程中產生了乳酸,有抑制和殺死肉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得冷鮮肉的安全、衛生更有保障。
冷鮮肉從屠宰到銷售需經過2天的成熟時間,進入后熟期,蛋白質已分解成較多的肽類、氨基酸及具有鮮味的核苷酸,使肉質變得柔軟、有彈性,容易燒酥,口感細膩,鮮昧、香味足,營養物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又因冷鮮肉沒有經過冷凍過程,不需解凍,因此不必擔心營養素流失。
在冷鏈中,脂肪氧化過程也得以抑制,不會產生酮類、醛類等耗味(哈喇味)物質,也不會出現“肉夾氣”。冷鮮肉的色澤與新鮮熱氣肉沒有差異。在世界范圍內,冷鮮肉已逐漸替代了熱氣肉和冷凍肉,成為人們首選的鮮豬肉。
有了冷鮮肉的選擇,人們應該需多少,購買多少,及時加工,不要再冷凍儲存了。購買很多,一次又吃不完,又要放在冰箱里冷凍,這樣就變成了冷凍肉,不論是原形或加工成肉片,肉丁肉糜,已不再具有冷鮮肉應有的優點了。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