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從結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結腸息肉。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
息肉主要分為炎癥性和腺瘤性兩種:
炎癥性息肉在炎癥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
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并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

1.飲食性因素 :
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性飲食者結直腸息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2.膽汁代謝紊亂 :
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以及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膽汁的流向和排出時間發生改變,大腸內膽汁酸的含量增加。
3.遺傳因素:
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樣,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時,其他成員發生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明顯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
4.腸道炎性疾病 :
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癥病變是導致炎癥性息肉發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見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腸道血吸蟲和腸結核等,也見于結腸手術后吻合口部位。
5.基因異常 :
家族性息肉的發生可能與第5對染色體長臂內一種被稱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和缺如有關。正常情況下,該等位基因需要同時發揮作用以抑制腫瘤的生長,當該基因出現缺如或發生突變時,對腫瘤的抑制作用消失,從而發生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病和癌變。
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樣,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時,其他成員發生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明顯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
6.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癌癥放療患者及肥胖人群的發生率較高。2型糖尿病女性與非糖尿病女性比較,其發生結直腸腺瘤的風險增加80%。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