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的疫情有所嚴重,因此香港也在及時的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據最新消息報道,港版方艙醫院內景曝光,并且首批約20名患者已經入住,有了方艙醫院,更多確診病例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香港的疫情也會在這個措施下很快的控制住疫情的蔓延,那么接下來大家就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看看吧。
本文目錄
港版方艙醫院內景曝光
“方艙醫院”究竟是什么?
張文宏談香港疫情防控對策
香港疫情為什么一下子爆發?
應對香港疫情變化,入境政策有所改

港版方艙醫院內景曝光
海外網8月1日電 為緩解香港公立醫院病房飽和狀況,香港特區政府在亞博建立的“港版方艙醫院”正式啟用。8月1日中午12時,病人陸續抵達。
據香港中通社消息,“港版方艙醫院”位于亞洲博覽的1號展館。在1號展館外圍,規劃有醫管局設立的中央控制中心、醫護穿戴防護裝備區域、監控系統以及醫生視訊診斷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醫管局采用了相較于傳統醫院更少接觸病人的視訊診斷,如有緊急情況醫生會做好防護,進入病區診斷。
1號展館共容納500張病床。病人到達后,首先將在護士站進行個人資料登記;其次由護士為其測量各項身體指數,如體溫、血壓、心跳等;再次,病人會見醫生,如果有需要抽血的病人,會有護士為其抽血;
最后,病人進入病區。報道稱,8月1日將有約20名病情穩定、自理能力較高的病人入住,與此同時,將有14名醫生及50名護士為病人提供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在臉書上發布長文表示,香港大型的社區暴發一觸即發,特區政府不敢怠慢,推行“加辣”措施,深信香港可以再次走出“疫”境。
她還提到,中央一直十分關心香港的疫情變化和支持特區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近日又在加大檢測能力和改裝亞洲國際博覽館為類似“方艙醫院”的工作上提供協助。
“方艙醫院”究竟是什么?
“方艙醫院”是解放軍野戰機動醫療系統的一種,由若干可以移動的模塊建成,在各種應急救治中有著廣泛使用。
這些模塊可以是真正的房屋,也可以是帳篷等可以臨時搭建的處所,在各種應急救治中廣泛使用。
“方艙醫院”一般由醫療功能單元、病房單元、技術保障單元等部分構成,是一種模塊化衛生裝備,具有緊急救治、外科處置、臨床檢驗等多方面功能。
方艙醫院與野戰機動醫院類似,由活動的"房子"建成,在野戰條件下以醫療方艙、技術保障方艙、病房單元、生活保障單元及運力等為主要組成,依托成套的裝備保障完成傷員救治等任務。艙內無菌程度完全可以達到三級甲等醫院的標準。
野戰醫院是在戰時配置在戰役后方接近縱深或縱深地域,擔負傷病員早期治療和部分專科治療的軍隊醫院。方艙醫院是方艙式可移動的野戰醫院 。
野戰方艙醫院可以概括為,抽組特定相關專業的人員結構,在野戰條件下,以醫療方艙、技術保障方艙、病房單元、生活保障單元及運力等為主要組成,依托成套的裝備保障,完成傷員救治等任務的機構。研究和發展方艙醫院,隨時做好應對多樣化軍事任務準備,對適應遂行多樣化任務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去年的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中,“方艙醫院”還被列入搶修搶救方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張文宏談香港疫情防控對策
連續多天確診病例破百,截至3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3151例。疫情波動,滬港連心。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30日對記者說:“防控速度如何跟上并跑贏病毒傳播速度?需要擴大檢測、隔離感染者、嚴守社交距離。”
張文宏帶領的華山感染團隊一直密切關注全球疫情發展狀況,通過運用數學模型進行追蹤,分析了香港疫情在近期一波比較明顯的反彈跡象。
當前香港疫情的反彈,最關鍵的是速度比較快。張文宏指出,新冠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比“非典”更高,病毒傳播速度逼近大流感下的速度。如果防控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傳播速度,就會造成醫療資源的緊張。
張文宏認為,香港可以借鑒內地防控經驗,首先是早檢測、早發現。
“‘發現病人’這是第一步,如果病人都發現不了,后續的工作就非常難開展,所以這個第一步需要投入大量的力量去做。”張文宏介紹,最近,北京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強力控制住疫情反彈,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雖然短期內防控力度比較大,但回歸正常社會的時間窗口特別小,相應的成本最低。
他強調,原則上各國和各地區都認可的一點,就是“把檢測放在第一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檢測的能力提升到最大,盡一切可能最快最精準地發現并找到病人,后續的防疫措施就能馬上跟進。“擴大檢測,盡量對感染者進行居家隔離、方艙隔離,或者是住院隔離,嚴守我們的社交距離,就能有效切斷病毒的傳播。”
張文宏用“不平衡”來形容當前全球整體疫情發展狀況,呼吁積極應對全球如何團結一致合作抗疫的命題。他認為,第一波疫情尚未結束,這也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疫情防控傳遞了一個非常困難的信號。他認為,絕不能輕視疫情反彈風險,分區域防治,針對高風險地區、高危區域的防控,要有一個從嚴的標準,重點區域要全部檢測。
他認為,對明確有疫情反彈的高風險地區和高危區域,城市公共區域應當暫時關停,盡早采取積極防控措施,這是之前防控過程中積累的經驗。
他還表示,在疫情波動過程中,確保當地醫療資源的充足也非常重要,要避免出現“應接不暇”的現象,對此值得密切關注。
張文宏說,香港專家的防控水平在國際上領先,滬港兩地醫療機構有著良好的相互借鑒學習傳統,上海同行密切關注香港疫情防控,希望疫情能夠盡快得到控制。
香港疫情為什么一下子爆發?
(1)確診個案涉及很廣,以養老院和餐廳暴發為特點
香港的病例爆發已有一周以上的時間。可能跟香港之前的病例比較分散有關。之前確診患者有的士司機等容易傳播的人群,很多患者都住在不同的地方。而且疫情爆發最嚴重的2個高風險地區:東九龍及沙田一帶,人口老年化嚴重。
東九龍是香港老化嚴重和貧窮的地區之一,有很多養老院,一方面老人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另一方面養老院群居,交叉感染風險較高。
同時,還有多個餐廳等人員聚集之處都出現了確診案例,如果不及時切斷傳播鏈條,抓緊防控,很容易出現大爆發。這一點其實和武漢、北京的疫情都有些類似,最早都是從市場暴發開始。
(2)豁免人群入境存在防疫漏洞,防疫強制性不及內地
根據香港規定對于往返香港和外國的機組、客船及貨船人員,以及政府相關運作工作人員可豁免接受強制檢疫。而據香港保安局的數據,2月到5月的時間里共有20多萬人豁免入境,而且自6月恢復轉機服務以來,有多家機組和客船成員免檢入境。而且已經有3名免檢疫船員確診。
這方面也體現了香港和內地防疫的區別,那就是強制性不如內地強,香港更多具有自愿性色彩,就連是否要實行健康碼都非常糾結。
(3)病毒檢測數量不足
香港公立醫療機構由于儀器、人員及試劑不足導致此前香港每日檢測量只有5千左右,如果癥狀輕微或者接觸過確診患者卻沒有癥狀的人需要經過預約之后才能做測試。而私立機構可以做測試但是費用較高,大約一兩千港幣。特區政府已經在這方面加強工作。

應對香港疫情變化,入境政策有所改變
7月22日夜間,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告稱:為妥善應對近期香港新冠肺炎疫情變化,保障經深港口岸入境人員的安全健康和通關秩序,經粵港雙方溝通協商,對經批準豁免入境隔離的跨境貨車司機,由香港經深港口岸入境時必須持有粵港兩地政府共同認可的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非特殊必要應當天往返。上述措施自7月23日上午10時起實施。
珠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也在7月22日夜間發布了類似公告。
此前,7月16日晚間,深圳、珠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分別發布通告稱,由香港經深港口岸、珠港口岸入境人員入境時必須持有香港特區政府認可的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并接受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但經批準豁免入境隔離的重要公務商務人員、跨境貨車司機、跨境學生以及符合粵港兩地隔離醫學觀察互認政策的人員,并不在這一規定之列。
深圳、珠海此番進一步收緊入境防疫措施,緣于香港疫情仍未受控。7月16日以來,香港本地新增確診病例每天都在50宗以上,7月22日截至17時,單日新增113例確診病例,其中105例為本土病例,達單日新增確診數最高值,香港累計確診病例至此達到了2132例。
不少在港人士選擇北上“避疫”。香港入境處的數據顯示,自7月17日深港、珠港口岸執行“72小時內核酸證明陰性”措施以來,當日由香港經深圳灣口岸過關人士由前一日的2938人驟減至416人,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過關人士由前一日的612人驟減至98人,但隨后幾日過關人數又有上升趨勢,7月21日,經深圳灣口岸抵深人士為1285人,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抵珠人士為215人。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