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修復專家張冰潔告訴你:雙眼皮失敗想完全回到過去,有可能嗎?
請允許我以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一個概括 : 雙眼皮修復手術都不簡單!
雙眼皮修復術,是對雙眼皮手術中失敗案例的再修復,只要經歷過手術,內部遭受過破壞,就會有創傷,就會形成瘢痕,其內部的肌肉、脂肪等組織被破壞了一次,一旦組織遭到破壞就無可替代。這好比把摔碎的玻璃瓶復原,修復只能在原來的基礎上作最大程度的改善,而不是沒有瑕疵。
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都知道繪畫容易,改畫難——初眼手術好比“自由創作”,醫生可以隨意發揮,唯一的限制就是紙張的材質,也就是患者的天生基礎;而修復手術,醫生不但要考慮紙張的材質,還要考慮之前手術的遺留問題,有時候更像是在“收拾別人的爛攤子”。 因此張冰潔院長也常常和修復患者們強調——這是做修復不是做初眼,理解大家想要回到過去的心,但再次重申修復不比初眼,只能從現在的基礎去改善,這和原來白紙一樣的基礎已大有不同了,受上次手術破壞程度(比如原瘢痕過重、組織缺失嚴重等問題)的局限,修復后仍未能完全實現預期目標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這是所有修復手術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此必須調整好心態,在術前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才不至于術后擔驚受怕,患得患失。
盡管還是有不少修復案例能恢復得很好(有時候外觀越差反差越大),但并不表示每位顧客都能恢復得像初眼一樣,這點一定要理性認知。
修復手術比初眼手術難,這點其實在手術費用上已經有所體現。雙眼皮修復的費用,往往比第一次手術貴,有時候甚至是初眼手術的幾倍。這是因為修復手術的情況和初眼對比已經大有不同了,具體可體現在:
1、組織量不同(修復患者大多為不同程度的組織缺失)
修復的患者們,尤其是疑難眼整形修復,你是否曾經也被醫生告知過: “你的皮膚組織不夠,降不了窄,回去多扯扯皮”、 “再修目前空間不大,你再等等時間” 、““現在眼睛閉都閉不上,修復余地很少,我們不敢碰”之類?
其實很多時候,修復患者大多都為不同程度的組織缺失,東西多了可以去,但東西少了就很無奈了,這是沒辦法“變回來”的,所以這就是修復和原來初眼的基礎已經很不一樣了的原因!
更何況很多時候,外觀看似飽滿的眼皮(比如下圖肉條感明顯的雙眼皮),術中打開發現里面組織是空空的,也就是說外觀和實際并不相符。

眼皮那么薄,為什么看上去還是厚?重要的原因說三遍:皮下疤痕、皮下嚴重疤痕、皮下嚴重疤痕攣縮,導致薄薄的皮膚被疤痕收縮把兩邊的皮向中間靠攏一樣,拱起來了。
所以,組織量的多少外觀是不一定能看出的,這就加大了雙眼皮修復手術的未知風險。
2、組織的意義不同(初眼鄙棄,修復挽留)
初眼患者的組織有時候甚至是富余的。打個比方以眶隔脂肪為例,初眼手術為了追求更好的術后效果,以形成良好的重瞼,醫生一般會把多余的眶隔脂肪去除,腫眼泡患者還恨不得讓醫生把脂肪“掏光光”,從今以后變成“薄薄的眼皮”。但對于修復患者來說就很不一樣了,殘留的眶隔脂肪,可用于阻隔上次手術的粘連,預防和阻止三眼皮現象的發生,如果術中找不到可以利用的眶隔脂肪或深層的眶隔脂肪釋放不出來或釋放出來還不夠用,那可能就需要此身體的其它部位另外取脂肪填充了,而這樣的修復患者,其實比比皆是。由此可見,同樣是眶隔脂肪,放在初眼上再平常不過,但放在修復上,搖身一變卻“黃金”一樣的存在,組織的意義已經大有不同,同時更是與張冰潔院長的“解剖復位”理念相吻合,從根源上修復受損的組織。
3、閉眼條件不同(原疤痕程度決定無痕程度)
修復在很多細節問題上,很難和初眼比,閉眼痕跡就是其中一點。 “閉眼無痕”,對于初眼手術來說,本來就是一個挑戰,因為疤痕是很難避免的,人類的刀口愈合是依賴疤痕的形成來完成的,因此增生性疤痕只能靠時間去慢慢恢復。
而切口凹陷形的疤痕,往往是由于傳統的雙眼皮在切口位置去除一條組織方便皮膚和瞼板形成粘連而形成,它和表皮疤痕不是同一個概念,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疤痕,但這一旦形成,基本無法自行恢復,只能靠再次手術去改善。

而如果切口下去除的組織太多,在“拆東墻補西墻”的縫合過程中,能彌補的程度有限,恢復后的閉眼平整度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很多時候修復后的閉眼外觀,只能做到改善,難以回到初眼般完美。
綜上,雙眼皮修復并不能和初眼手術相比,廣大的求美者在第一次選擇雙眼皮手術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專業、經驗豐富的醫生,記住,每個人能獲得最佳手術效果的機會只有一次,請珍惜你寶貴的初眼,因為那可能是修復患者永遠回不了過去……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