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分幾種呢
便秘是日常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每個人都有可能會便秘,特別是中老年人,有些人一天沒有排便就認為自己便秘了,那么,這樣真的是便秘嗎?很多人都說自己便秘,但是都不知道到底怎么才算是便秘,其實,便秘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癥,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便秘到底分哪幾種呢?
便秘的常見類型
功能性便秘
專家介紹,功能性便秘主要又可以分為弛緩型便秘、痙攣型便秘和直腸型便秘三種。
弛緩型便秘
弛緩型便秘又叫低緊張性便秘,習慣性便秘,是慢性便秘中最常見的,許多原因不明的便秘都屬于這個類型。一般認為是由于腸肌神經叢興奮性低下導致的。
弛緩型便秘一般沒有痛苦,主要表現為便意淡漠,大便間隔時間長,排出困難,有時還會伴隨有腹部脹滿、食欲不振、頭暈乏力等全身癥狀。
年老體虛、長期臥床及服用瀉藥者、食量少、纖維素及飲水不足、低血壓、肥胖體質、內臟下垂、內分泌紊亂、缺乏維生素B族、中毒及藥物性便秘都屬于弛緩型便秘。
直腸型便秘
直腸型便秘又叫直腸排便困難癥,是指糞便進入直腸后排出困難或者滯留時間過長。主要是由于直腸壁的感受神經細胞應激性減弱,不能適應對進入直腸的糞便產生排便反射導致的。
主要癥狀表現為肛門下墜、排便困難、有排出不凈感。工作緊張、外出旅游、肛裂等引起的便秘,一般都屬于直腸型便秘。直腸脫垂、肛門括約肌弛緩無力者,也屬于這個類型的便秘。
器質性便秘
器質性便秘是指大腸發生形態改變而導致糞便通過障礙形成的便秘,比如腫瘤引起的便秘,一般糞便會發生形狀的改變,并且會伴隨有膿血和粘液。
以上是便秘的分類,相信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出現便秘,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千萬不要讓疾病隱藏起來,到時候患者無法判斷,就會出現其它的情況,或者是引發一些并發癥的出現。
對于便秘過分緊張,自己亂用藥物,這樣有可能會有新問題出現,想要治療便秘,首先先了解什么是便秘。
怎樣才算便秘
對于便秘的說法,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只要不是每天有大便就是便秘,有的人則認為,只要大便是成形、軟硬適中,就不算便秘。
在醫學界,國際學者根據神經胃腸病學和臨床循證醫學研究的結果,探討并制定了功能性便秘的羅馬Ⅲ診斷標準,目前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推薦使用。
這個標準如果簡化了就是以下幾個方面:
1、經常出現排便時需要外力支持才能排出的(如用手按住陰部,或者用手將大便摳出);
2、一周少于3次大便;
3、經常便后仍覺得肛門有異物阻塞,或者肛門有塊狀硬物阻塞;
4、經常有便不盡的感覺。
以上四條,有符合兩條者,都可以稱之為便。
肛門操緩解便秘
想要順暢排便,懂得利用生理反射很重要。早上起床所產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餐后產生的“胃結腸反射”可使結腸蠕動波增加,結腸內壓增高,產生便意。
肛門操:
第一節
肛門運動鍛煉
病人自行收縮肛門5秒鐘,再舒張5秒鐘,如此持續進行5分鐘。每日進行3~5次。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排便通暢。
第二節
提肛運動
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每日1~2次,每次30秒。有運化瘀血、鍛煉肛門括約肌和提升中氣的作用。
第三節
肛門收縮運動
在排便前、排便中和排便后這段時間里,用約5分鐘的時間,主動收縮和舒張肛門括約肌,可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肛門括約能力。
第四節
導引法
在我國中醫學中有所記載。方法是:一足踏地,一足屈膝,左右反復替換屈膝動作。一足屈膝時兩手抱于膝下,盡力將膝部靠近前身。
第五節
肛門體操 仰臥位
兩下肢交叉,臀部及大腿用力加緊,同時肛門緩慢用力收縮上提,持續5秒鐘,然后放松。坐位:兩腳交叉坐于椅上,兩手叉腰,同時收臀、夾腿,肛門收縮上提,持續5秒鐘,然后放松。
小編提醒大家,早晨是人體大腸蠕動最快的時刻,此時能夠順利地將糞便排出。同時也會形成人體生物鐘時間,按時有便感。在此時要盡量放松心情,準備如廁,也可以在此之前,做做肛門操,加強盆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