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推遲幾天屬于正常?中醫方法如何調理
2017-05-12 23:18:1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在平日里,女性朋友對自身出現月經推遲的情況是要多加注意的,而對于推遲天數是否正常的判定,也需要提前予以了解。那么,月經推遲幾天屬于
在平日里,女性朋友對自身出現月經推遲的情況是要多加注意的,而對于推遲天數是否正常的判定,也需要提前予以了解。那么,月經推遲幾天屬于正常呢?
月經推遲幾天屬于正常?
一般月經推遲一周左右都是正常的,如推遲7天還沒來就可能懷孕或是月經不調,月經不調是泛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月經改變,包括初潮年齡的提前,延后,周期、經期與經量的變化,還有月經前后伴隨的一些異常的癥狀整個統稱起來這種現象就叫做月經不調,是婦女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中醫治療月經推遲的方法:
可從調理肝、脾、腎著手,包括腎虛應補腎精、脾陽寒則溫通脾陽、肝氣淤結則疏通肝氣。中醫認為,經水出于腎,腎氣充足,精血則旺盛,月經自然通調。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補脾胃可充足身體的血源。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在于調暢氣機,疏通氣血;氣血調和,才能幫助月經通調。中醫針對常見腰酸腿軟、失眠頭暈耳鳴、咽干口燥、月經量少,顏色較暗質地稀,舌紅津少甚至舌面有裂痕、紅點,脈細數的腎虛型患者,常采用補腎填精的辯證治療,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
若是脾陽虛型患者,常見下半身易浮腫,排便質稀或容易腹瀉,喜喝熱飲,頭暈眼花,食欲不振,月經量多,色較淡質地稀,舌淡白苔白或舌邊有齒痕,脈細沉。治療宜補脾陽健脾氣,可用人參養容湯加減。若是肝氣郁滯型的患者,常見口苦,經前乳脹,脾氣煩躁易怒,胸悶常嘆氣,月經量少,有血塊,質地較黏色深,舌暗紅或帶紫苔少,脈弦,可用加味逍遙散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