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斑疹傷寒是什么?有什么癥狀?
流行性斑疹傷寒又稱虱傳斑疹傷寒,是普氏立克次體通過體虱傳播的急性傳染病。那么此病有什么癥狀呢?該如何去治療呢?
流行病學:
傳染源: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以發病第一周傳染性最強。傳播途徑:體虱是主要傳播媒介。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病后可產生一定的免疫力。本病以冬春季節為多,因氣候寒冷,衣著較厚,且較少換洗,有利于虱的寄生與繁殖。
常見癥狀:
潛伏期5~21天,平均為10~12天。其臨床特點為持續高熱、頭痛、瘀點樣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自然病程為2~3周。1)皮疹為重要體征,見于80%以上的病例,于病程第4~6天出現,初見于胸、背、腋窩、上臂兩側等處,一天內迅速發展至全身。面部通常無疹,皮疹于5~7天消退,瘀點樣疹可持續1~2周,遺有棕黃色斑或有脫屑。2)神經系統癥狀 明顯且很早出現,表現為驚恐、興奮、劇烈頭痛,發病時可伴神志遲鈍、譫妄,偶有腦膜刺激征、肌肉和舌震顫、昏迷、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難、聽力減退等。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細胞計數多在正常,嗜酸性粒細胞顯著減少或消失。
2)血清學試驗:宜取雙份或三份血清標本(初入院、病程第2周和恢復期),效價有4倍以上增長者具診斷價值。常用者有外斐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立克次體凝集試驗、間接血凝試驗等。3)分子生物學檢查:用DNA探針或PCR方法檢測普氏立克次體特異性DNA,具快速、特異、敏感等優點。
治療
1)一般治療入院后先更衣、滅虱、臥床休息。保持口腔和皮膚清潔。危重患者要勤翻身防止并發癥。供給高熱量半流質的飲食,每日入水量在3000ml左右,高熱患者可行物理降溫或給予小劑量退熱藥物。
2)病原治療氯霉素、四環素族藥物對本病皆有特效。一般于用藥后十余小時癥狀開始減輕,2~3天內完全退熱。亦有報道用紅霉素、氟喹酮類藥物及米諾環素等治病本病也取得較好的效果。預后:由于有效的抗生素療法,本病病死率已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