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形不同,空調也被分為中央空調、柜式空調、掛壁式空調、窗式空調和移動空調。其中的中央空調、柜式空調、掛壁式空調都屬于分體式空調,而窗式空調和移動空調都屬于一體式空調。分體式空調的特點是壓縮機或者制冷設備和房間內的空調出風口分離,而一體式空調顧名思義,就是壓縮機部分和出風口處連為一體。
拋開大型中央空調不算,小型家用中央空調、柜機、掛壁機其實就是外觀和功率上的差別。這類分體機的好處就是將噪聲源放在了室外,通過良好的隔音措施,能讓室內的噪聲極小。但是由于室內機和室外機的管道需要安裝的時候再連接起來,不能保證非常好的密封性能,所以需要每隔幾年補充一次制冷劑。而且由于分體設計,造價比較高,安裝比較麻煩。
一體式空調相對分體式來說,造價低、安裝容易,也不會出現制冷劑泄漏的事情,看起來是比較不錯。但是噪聲確是一體機不能解決的問題,因為是一體設計,無論怎么樣也不能很好的分割壓縮機和最后吹風部分,使用的時候也就不能控制噪聲和震動問題。由于很多朋友都在睡覺的時候使用空調,所以現在一體機基本上在市場上已經見不到了。
一體機中有一種特殊的移動空調,原理上沒什么不同,但是這種空調不需要安裝,搬過來就可以使用,壓縮機部分和吹風都在室內。一般移動空調利用水來冷卻移動空調壓縮機產生的熱量,這樣才能保證不會空調一邊制冷,一邊對著家里吹熱風。不過移動空調由于效率比較低,現在也基本上和窗機一樣在市面上消失了。
小型中央空調在中國家庭并不太受歡迎,生產品牌也只是限于幾個品牌而已。小型中央空調的室內機有掛壁、柜式和吸頂式等多個設計,可以根據家庭裝潢選購,不過一般都是選擇吊頂式比較常見,也有一些餐館和飯店使用這種小型中央空調。
掛壁式空調和柜式空調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空調類型了,幾乎大部分家庭都使用這兩種空調。究竟該選擇什么類型就要看使用場地的大小了,一般來說12-14平方的大小,比較適合使用輸出功率為2500w左右的空調,以此類推。如果空調選的太小,就不能達到所期望的效果,選得太大雖然效果更好但是耗電和噪聲也更大。
如果只是需要一臺制冷空調,而不需要冬天制熱,那么可以適當的將適用面積擴大一些,16-18平方的房間使用2500w空調制冷也夠用了。如果需要制熱,還是將空調買大些好。制熱空調建議不要選擇帶電輔熱的,因為如果天氣太冷壓縮機都不能正常工作,那一點點電加熱完全不能起到什么作用,還不如買個取暖器劃的來。
空調能效比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能效比就是輸出功率和輸入功率的比值。比如:如果一臺空調的輸出功率是3000w,而消耗的功率是1000w,那么能效比就是3。能效比數值越大,空調越省電,但是空調功率大,能效比都會降低。一般我們在選擇普通空調的時候,3000w以下盡量要選擇最高能效比大于3的產品,而立柜式也要選擇能效比大于2.6的產品。
除了定頻空調以外,還有變頻空調。變頻空調的壓縮機不是一直工作在標準頻率之下,可以根據需要加快或者減慢速度。當室內溫度和設定溫度相差比較遠的時候,壓縮機會加大功率,而當達到了設定溫度的時候,壓縮機會使用非常小的功率保持環境溫度。由于沒有像普通空調那樣不時的開關機,所以沒有沖擊電流,理論上說也會省電一些。
而事實上,變頻空調最大的優勢是舒適而不是省電!變頻空調由于功率可以變,所以可以將溫差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圍內,讓人感覺是恒溫。而定頻空調只有運行和不運行兩種狀態,溫差較大,使用起來有些不舒服,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所以多花一些錢買個舒適才是變頻空調用戶的初衷,省不省電并不是最關鍵的問題。
有專家提醒消費者,選購空調時需要走出幾個誤區。
誤區1:能效比越高越好
中國制冷學會空調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李志浩指出,根據國家的能效標準,空調分為五級能效比,1級為3.4,表示能源效率最高,5級為2.6,表示能源效率最低。是否在選購時,買能效比越高、甚至超過國家標準的越好呢?李教授認為,五級能效比代表了我國空調業的水平,像日本的家用空調能效比,最優秀的產品可以達到5.0左右,而我國制定的1級標準是一般企業努力的目標,2級代表節能型產品,3、4級代表我國的平均水平,5級產品是未來淘汰的產品。綜合考慮投入、收益,消費者可以選擇第2級、第3級能效比的空調。
誤區2:新功能=健康
為了讓使用空調的室內更加健康,廠家都想出了各種辦法,比如活性氧、光觸媒、負離子甚至在空調中加入香料。有專家指出,目前家用空調的發展正由舒適型空調向健康型空調發展。“健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有足夠的新風量,二是對循環空氣進行過濾凈化與殺菌。但是否增加香料就能增強空氣清新度,這是不完全的,因為香料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