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周郎國士無雙:竟被一本書冤枉了他2000年
一本《三國演義》讓一代名將周瑜幾乎成為了嫉賢妒能、器量狹隘的“代名詞”,蒙受了近兩千年來難以洗刷的“不白之冤”。那么真相真如羅貫中先生所描述的那樣嗎?
根據研究三國首選史書,被列入正史“二十四史”的《三國志》(由西晉史學家陳壽編寫)記載,得到如下兩點結果:一、周瑜人品“兩小無良”的具體情節,包括心眼小,容不下孔明;氣量小,“三氣周瑜”,他被活活氣死;還有無良心,恩將仇報,孔明幫他草船借箭、七星壇借東風,他卻派人殺孔明等等,這些在《三國志》中,全都沒有記載。二、周瑜的死因,《周瑜傳》中明確記載是在出差途中“病卒”?!遏斆C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中所記周瑜臨終前給孫權的報告,也說是“道遇暴疾”,即途中突發急病。所以他的死與諸葛亮沒有任何關系。
將搜索范圍擴大到與三國歷史相關的所有現存其他史書,如范曄的《后漢書》、袁宏的《后漢紀》、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唐代許嵩的《建康實錄》等等,依然是同樣的結果。
經過百番查閱,結果很清楚:《三國演義》中與周瑜人品心眼小、氣量小、無良心等相關的情節描寫,在傳世的正規史書中,全都沒有記載,純屬虛構,不可當真。所以說周瑜是真的冤比竇娥,平白五谷被冤枉了近2000年。既然純屬虛構,那么周瑜的人品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
1)器量
史書上對周瑜人品的評價很高。陳壽《三國志》筆下的周瑜的人品,歸納起來是三個“大”:大方,大義,大度,可以稱為“三大天王”,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也就是說周瑜心胸豁達,很受人敬重和愛戴。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曾派遣能言善辯的謀士蔣干游說周瑜,蔣干回來后,稱周瑜是:“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劉備也夸周瑜是:“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器量廣大?!辟潛P周瑜的,既有自己同事,又有對手和敵人,這說明,周公瑾的氣度在三國時代是眾所公認的。
《三國志》還記載了“瑜與程普不睦”的故事。在化解與程普的矛盾中,周瑜充分展示出了氣度和雅量。程普是東吳的開國元勛、三朝元老,將士們都尊稱他為“程公”。起初,他見周瑜年紀輕輕,職位卻比自己高,心里看不上,且又有幾分不服,于是,他經常對周瑜冷嘲熱諷,屢加欺辱,“普頗以年長,數凌侮瑜?!睂Υ?,周瑜非但沒有記恨,反而以寬厚博大的胸襟一一忍受下來,“折節容下,終不與較”。遇到重大軍情,周瑜還親自到程府虛心請教。周瑜謙遜禮讓、以德服人的風度,讓程普備受感動,程的態度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普后自敬服而親重之”。后來程普逢人便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崩蠈⒊唐盏脑捠菍χ荑と烁聍攘ψ钚蜗笊鷦拥母爬?。而從其他正史典籍中,也都不曾看見過關于周瑜“氣量狹小”的記載。
2)功績
曹操親率80萬大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南下,擊敗劉備占領荊州后,目標直指江東。東吳“將士聞之皆恐”,以張昭為首的謀臣認為應該降曹,就在孫權猶疑難斷之刻,是大都督周瑜力排眾議,力主聯劉抗曹,并正確分析了自己的優勢和曹軍遠征的種種弊端,使孫權堅定了抗曹的決心。接下來,周瑜指揮若定,運籌帷幄,使用黃蓋詐降和火攻之計大破曹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一時“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北軍大壞,曹公退走”?!俺啾谥畱稹币詫O劉大獲全勝而告終。
羽扇綸巾
唐李白在《赤壁歌送別》中云:“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宋代戴復古也曰:“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边@說明,在這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中,大破曹操的總指揮應是周瑜(諸葛亮當時只是“孫劉聯盟”的使者,實際上并沒有參與作戰)?!斑b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北彼未笪暮捞K東坡也如是說,可見,周瑜才是“赤壁大戰”的頭號功臣。
確實,歷史上的周瑜是東漢末期杰出的軍事家,他征江夏、伐黃祖、建水師、定江東、燒赤壁……叱咤風云,無堅不摧,幫助東吳孫氏打下了半壁江山。孫權稱帝后,曾多次流著眼淚對公卿大臣們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strong>可惜,天妒英才,公元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陽)時,箭傷發作,病死途中,年僅36歲。
查閱史料,周瑜的功績有目共睹,赤壁之戰的“男主角”并非諸葛亮,周瑜也決不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之輩??墒?,為何到了《三國演義》里,周瑜卻變成了一副令人“厭惡”的面孔呢?
周瑜在《三國演義》被刻意的貶低,是出于小說藝術的需要。羅貫中承襲了“帝蜀寇魏、尊劉貶曹”的創作思路,諸葛亮作為小說的第一主人公,作者當然會不遺余力地去烘托、渲染。為了突出諸葛亮,羅貫中不僅虛構了許多情節,還巧妙地“移植”了周瑜的功勞。比如,諸葛亮舌戰群儒,智激周瑜,這才使得孫劉成功聯盟共同抗曹;草船借箭,巧借東風,周瑜方能赤壁建功,否則就會“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了。對周瑜性格上的“惡搞”,也是為了映襯和對比諸葛亮,周瑜氣量狹小、意氣用事,方能顯示諸葛亮的寬宏大量、沉穩老辣;周瑜處心積慮,諸葛亮則從容不迫;周瑜魔高一尺,諸葛亮就道高一丈??蓢@!周大都督雖智勇兼備,但在諸葛亮面前,卻總是捉襟見肘,生生地淪為了陪襯。
雖然《三國演義》里周瑜的“劣跡”已婦孺皆知,但是,小說終究是文學藝術作品,不能等價于真正的歷史,所以對于那個“聲譽不佳”的周瑜,我們不妨一笑置之。
先人用智慧和鮮血交織成一部部蕩氣回腸的傳世巨著,睿智中華,龍之傳人,若能盡數領略,定可早日揚名立萬,安邦定國,興復中華。《軍眼新視野》竭力挖掘中外偉人遺留“寶藏“為中華崛起盡綿薄之力,感謝讀者親覽,必為志存高遠之人,愿與君共勉!
編者目的在于多角度解讀先人,發掘偉人遺慧,。文章中必有片面、失實、缺點、遺漏或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朋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