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唯一一位與日軍拼刺刀犧牲的軍長是誰?
抗日戰場上,曾有一名中國的軍長與日寇面對面拼刺刀,最后壯烈犧牲。他,就是王甲本。
王甲本,云南富源人,生于1900年,其父王國棟曾就讀于云南陸軍講武堂,與朱德、范石生同學,曾參加過1911年的云南重九起義和討伐袁世凱等活動,在朱德手下任過滇南副鎮守使。1918年12月,王甲本于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后,先隨顧品珍和范石生轉戰川滇粵桂,后入中央軍。
在28年的軍旅生涯中,王甲本足智多謀,身經百戰,屢立戰功。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時任第79軍第98師副師長的王甲本率部從武漢奔赴上海前線,王甲本率部迎戰,并于當日投入戰斗。戰斗中,王甲本將軍身先士卒,親率官兵與敵浴血奮戰,戰功顯赫,以勇猛著稱全軍。凇滬會戰后,王甲本升任98師師長。
1938年,王甲本奉命率98師轉戰皖南,贈新四軍羅炳輝部子彈20萬發,并與新四軍配合,攻下孫家鋪等車站,占領宣城。1939年3月至5月,王甲本率部參加南昌會戰,后轉駐湖南湘潭。
在1939年秋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王甲本率部反攻,緊緊地扭住敵人,足跡遍及湘鄂贛3省,殲敵2000余人。戰后,王甲本升任79軍中將副軍長兼98師師長。
1941年秋,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王甲本任長沙外圍作戰總指揮,重創日軍精銳。戰后因功受獎,被譽為“硬戰將軍”。這年深秋,王甲本被擢升為79軍中將軍長兼98師師長,時年40歲。
1942年,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王甲本密切配合友軍堅守長沙。1942年1月5日,王甲本率98師于瀏陽河斃敵第三師團第18聯隊土屋鏡次及部下上千人,甲本集尸葬之,并立“倭寇萬人冢”石碑,“甲本葬敵”在日本一直傳為佳話。
1943年10月,率79軍參加常德會戰,屢出奇兵,戰功赫赫。1943年5月,指揮79軍參加鄂西會戰。率暫6師、98師和194師機動殲敵,重創日軍,打了幾場漂亮仗,被授予二等云麾勛章,79軍獲贈“我武維揚”旌旗。
1944年6月,奉蔣介石之令,王甲本千里馳援衡陽。7月在衡陽外圍同敵作戰,由于友軍配合不力,日軍防范嚴密,無法擴展戰果。8月8日,衡陽守軍方先覺第十軍彈盡糧絕而投降,王甲本遂奉命撤往冷水灘布防阻擊日軍。
1944年9月7日,日軍數千人化裝成友軍和農民,襲擊王甲本軍部。王甲本將軍本想親自指揮屬下98師292團殲滅該部鬼子,但部下一團長緩報軍情,師長拉走部隊,致使王將軍到達預想作戰戰場時,不見自己部隊,卻和日軍主力數千人遭遇。危急關頭,王將軍親率手槍排掩護軍部轉移,與數十倍于己的敵人血戰,他用手槍擊斃幾名日軍后,隨即和日軍拼起了刺刀,慘死于日軍的刺刀之下,時年43歲,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犧牲在刺刀戰場上的最高級別將領。
王甲本將軍犧牲后,舉國震動。王甲本將軍的遺體被埋葬在湖南省東安縣山口鋪芭蕉村張家沖后山坡上,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派人送來挽聯:東安縣里悲霞日,玉霽亭邊混共天。橫批是: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
1985年,王甲本將軍被國家民政部評為革命烈士。2014年9月,王甲本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