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一句預(yù)言引發(fā)的歷史冤案
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成為太子,28歲登基,在位23年。他接受隋亡的教訓(xùn),勵精圖治,與了休養(yǎng)生息,國勢空前強盛,開創(chuàng)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在他做了十幾年皇帝后,過慣了安逸享樂的生活,逐漸趨向奢侈腐化,修復(fù)洛陽豪華宮室,霸占李元吉的楊妃,貞觀十一年,選武士鑊14歲女兒武則天為才人,賜號“媚”,即“武媚娘”。晚年,一反常態(tài),熱衷天象術(shù)數(shù),追求長生不老,竟在貞觀二十三年52歲時服丹藥暴亡,這是唐太宗一生最大的悲哀。
正是唐太宗迷信天象占卜,為保護(hù)李家江山世代相傳,發(fā)現(xiàn)與武字有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李君羨,為疑似“女主武王”,便不由分說將其殺死,抄其全家。曾經(jīng)的功臣至死也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成為史上死得最冤的將軍,可謂一代英主制造的千古奇案。要不是李君羨作了替死鬼,真正的“女主武王”還不知命運如何呢。
貞觀二十二年,長安城上空出現(xiàn)了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現(xiàn)的天象,太史據(jù)此得出了“女主昌(盛)”的卜象。李世民又聽說民間流傳《秘記》,上說“唐(朝)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由于傳言與卜象相符,故太宗得知后疑慮不已,對此極為憎恨。太宗密召太史令李淳風(fēng)加以垂詢:“《秘記》所云,信有之乎?”李淳風(fēng)回答:“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shù),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親屬,自今不過三十年,當(dāng)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既成矣?!碧谟謫枺骸耙伤普弑M殺之,何如?”李淳風(fēng)答道:“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也。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边@次密談后,太宗雖末將“疑似者盡殺之”的想法付諸行動,但對傳言與天象的迷信卻有增無減,對“武氏女王”將取代唐朝天下成了一大心病。
一天,太宗在宮中群宴,頒下酒令,讓各人行酒令,依次說出自己的小名。輪到職掌玄武門宿衛(wèi)的左武衛(wèi)將軍李君羨時,他自報小名叫“五娘”。一員勇猛的武將,卻有一個女子的小名,不由引起哄堂大笑。而太宗聽到“五娘”的“五”與“武”諧音,心中愕然,觸動了心病。太宗不露聲色,笑著對李君羨說道:“何物女子,乃爾勇?。 碑?dāng)太宗進(jìn)而得知李君羨的籍貫是武安,官職左武衛(wèi)將軍,封爵武連縣公,職守玄武門,無不與“武”字有關(guān),內(nèi)心惶恐不安。這些都應(yīng)了“女主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女”與“武”;職掌玄武門宿衛(wèi),應(yīng)了“其人已在陛下宮中”、“其兆既成”。除了不是太宗親屬外,其他似乎都具備了,太宗對這個屢立戰(zhàn)功、委以重任的李君羨深懷疑忌和憎惡,認(rèn)為李君羨就是威脅唐王朝天下的“疑似者”。
李君羨,洛州武安人,曾任隋將王世充的驃騎將軍。唐高祖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李君羨因厭惡王世充為人奸詐,腐敗無能,率部下將士向李世民投誠,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世民引君羨置左右”。在李世民征討劉武周及王世充等戰(zhàn)爭中,李君羨“每戰(zhàn)必單騎先鋒陷陣”。由于李君羨驍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李世民“前后賜以宮女、馬牛、黃金、雜彩,不可勝數(shù)”。群宴后,太宗視李君羨為危險人物,即將他調(diào)離京城,出任華州刺史。事后,太宗仍耿耿于懷,放心不下,終以御史奏“君羨與妖人交通,謀不軌”莫須有的罪名,將李君羨殺死。
正是李君羨的死,客觀上隱藏、保護(hù)了“女主武王”。太宗既然疑心身邊涉武的女主,那么他有沒有懷疑過“武媚娘”呢?如有為什么沒有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是不是武媚娘僅僅才人而已,而且偽裝得好,鋒芒未露,被太宗忽視?還是李君羨的死,太宗從心理上消除了防范?后人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李君羨成了太宗迷信的犧牲品,原因是自己與“武”字牽連太多,最終成為“武媚娘”的替死鬼,成就了一代女皇武則天。李君羨就像是上天派給武媚娘的守護(hù)神,上天賦于他以完美的血肉之軀,“大任于斯”完成之后,又重回天上。
太宗雖然殺了李君羨,但他無法預(yù)知死后,唐王朝的天下會逐漸落入武則天之手。事情過去了43年,到了武則天天授二年,即武則天稱帝建武周的第二年,李君羨的家屬終于“諧闋稱冤”,武則天“乃追復(fù)其官爵,以禮改葬”,算是為自己的替死冤魂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