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母乳拉肚子是為什么呢
喝母乳拉肚子是為什么呢?喝母乳拉肚子的話,可能是寶寶的腸胃出現了問題,消化不良,或者是媽媽們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導致了寶寶拉肚子,媽媽們需要反思一些自己的飲食,看看有沒有什么問題,在寶寶的飲食方面,媽媽還是需要費一點心思的,如果寶寶拉肚子的話,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
合理喂奶是根據嬰兒的消化能力適時喂奶。母乳喂養的嬰兒,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適當減少喂奶量,縮短喂奶時間,延長兩次喂奶的間隔時間,就可調整過來。一般說來,3個月以內的每3小時喂一次,夜間停喂一次;3~5個月的每3個半小時喂一次,5個月大后每4小時喂一次,每次喂奶15~20分鐘。除喂奶時間,如果嬰兒啼哭可以喂點白開水,或5%葡萄糖水。縮短喂奶時間后(一般正常喂奶時間是每只乳房喂10分鐘,可減為5~7分鐘),應將剩余奶汁擠掉,因為后一部分奶汁內脂肪含量高,會加重嬰兒腹瀉。也可以減少1~2次母乳的哺喂,使嬰兒胃腸得到休息。腹瀉時應停止添加一切輔食,隨著病情的好轉,先逐漸恢復一天應喂的奶量,嬰兒胃腸道恢復后,再逐一將已經食用過的輔食小心恢復。母乳喂養的嬰兒從母乳中攝取的營養成分,與母親的飲食關系密切。當嬰兒腹瀉時,母親應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以免增加乳汁中脂肪含量。每次喂奶前,母親可喝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于減輕嬰兒腹瀉癥狀 。
每次哺乳時最先分泌的乳汁中,蛋白質含量豐富而脂肪含量較少,看上去比較清淡,越往后蛋白質越少而脂肪越多,看上去一點點變濃。對健康寶寶,先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乳房的充分排空,能保證乳汁源源不斷地分泌。對消化不良或已經腹瀉的寶寶,我們建議只吃開始部分的乳汁,而把最后含脂肪高的乳汁擠掉,以利于消化。
嬰兒的消化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吃的食物超過了承受能力,就會發生腹瀉。由于飲食習慣、健康狀況以及個體差異的差別,有的媽媽的乳汁內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脂肪)超過了寶寶的需要,就會使寶寶發生腹瀉,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生理性腹瀉”。如果寶寶除大便次數增多外,沒有其他癥狀,食欲好,不嘔吐,生長發育不受影響,就不是由于疾病引起的,添加輔食后大便就會逐漸轉為正常,媽媽不必太過擔心。“生理性腹瀉”的寶寶無須藥物治療,一般給寶寶改吃牛奶或其他乳品后都能奏效。如果不想給寶寶斷奶,也可以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寶寶只吃蛋白質含量多、脂肪含量少的前一半的乳汁,也可以使情況得到改善。必要時,媽媽可在喂奶前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先喝1大杯淡鹽水,起到稀釋乳汁的作用,然后再給寶寶喂奶。
喝母乳拉肚子的話,可能是很多的原因造成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媽媽們都要消除這種癥狀,讓寶寶可以恢復正常,盡量讓自己的寶寶可以健康飲食。出現這種情況之后,要知道要怎么解決,最好是可以立刻找出根本的原因,不要讓自己的寶寶受到傷害。